□徐泽林
息夫人是春秋时期息国(今河南息县)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她是陈国国君的次女,因生在深秋时节,额上带有桃花胎记,宛如桃花女神转世,世人又称“桃花夫人”。
公元前684年(周庄王十三年、鲁庄公十年)初,妫氏远嫁来到地处淮河两岸的息国,被息侯封为国夫人,从此历史上便有了息夫人的称谓。息夫人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羸弱不振,早已失去了作为天子之姓的大国风采。
当时正处于春秋社会大变革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争霸战争不断,一些小国被大国兼并,地处长江中游的楚国于公元前690年和公元前688年相继灭掉权国(今湖北当阳)和申国(今河南南阳)。而此时的息国已处于楚国与晋国争霸中原的前沿,国力今非昔比。息侯本来就是一个文弱书生,胸无大志,终日沉迷于酒色,特别是娶到貌美的妫氏后,更是歌舞饮宴,花前柳下,疏于政事。他整天变着法儿讨夫人欢心,甚至不惜千金而博美人一笑。
面对这种状况,初到息国的息夫人颦眉紧锁,郁郁寡欢。她虽是个女流之辈,却胸怀大志,富有远见。《东周列国志》中记载:息夫人是一个志存高远、忧国忧民的杰出女性。她足智多谋,爱国爱民,深明大义,关心黎民百姓疾苦,同情下层劳动人民,有着较高的政治远见和非凡的政治才干。对于息侯的行为,她想尽办法努力去改变,希望能让息侯彻底醒悟,明白为政在民,为政以德,切不可以过于放纵,最后落个痛失国家、背负千古骂名的下场。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一段息夫人挂灯劝息侯的美谈。
在一个风清月明的晚上,息侯府原本灯火通明,息侯正在举办宫廷晚宴。他看着眼前笑靥如花的歌姬们跳着轻柔欢快的舞蹈,听着缠绵悱恻的乐曲,不禁喜上心来,他举杯开怀畅饮,怡然陶醉于其中。
突然灯灭了,大厅里漆黑一片,息侯很是诧异,四处叫嚷着让人点灯。孰不知,这一切正是息夫人精心安排的。息侯想摸黑出去,绕了一个大圈却没有走出去,又折了回来。正当他困惑不已时,息夫人把一盏灯挂在大厅的台柱上。细看,那盏白色纱罩里不是灯芯,而是无数的萤火虫。息侯忙问息夫人何故,息夫人不语,只是用手把灯罩捅了一个洞,无数虫子飞了出来,房间又渐渐暗了下来。
息夫人说:百姓就如同萤火虫,每人都能发出一份光和热,只有把他们团结起来,才能发出明亮耀眼的光芒,才能把国家建设好;否则百姓分离,势必导致国家走上灭亡之路。息侯听此一言,如梦初醒,感谢夫人巧妙睿智的规劝和提醒。息夫人还告诫息侯,让他警惕南方的楚国,楚文王正欲称霸中原,统一四方,亡息之心不死。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后,开始勤政爱民、亲贤远佞、奖励耕战、提倡农商、富国强兵。至此,息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息侯在息夫人的鼎力辅助下,国家治理得蒸蒸日上,息国国力迅速得以提升,人民安居乐业,纷纷朝拜息侯和息夫人。但由于息国面积太小,国力实在有限,最终还是难逃灭亡的厄运。公元前682年(周庄王十五年、鲁庄公十二年),楚文王出动大军征讨息国,俘获了息侯,霸占了息夫人,息国自此灭亡。
楚在息国旧地设县,2000多年来,息县不改其名、不变其治,遂成为千古中华第一县。
息夫人被掳楚国后,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虽为楚文王霸占生下了两个儿子,但她不忘国耻家仇,三年不语,最终以身殉国。千百年来,息夫人聪慧善良、爱国爱民的思想引起了无数政治家和文人的崇敬和怀念,她挂灯劝息侯的事更是为当地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清朝同治年间镌刻的息夫人辨证碑现立于今天息县标志性建筑谯楼之上,来息县寻古凭吊的游人都要到谯楼吟颂瞻仰一番。如今,息夫人的汉白玉雕像巍然矗立在息县县城东北的中心街道,历经岁月的沧桑,息夫人始终以她那灿烂的微笑启发和鼓励着息县人民奋发进取,埋头苦干,建设好自己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