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市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熊开程

我市“十一五”期间的节能目标是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减排目标是与2005年相比,COD削减0.56万吨, SO2削减1.15万吨,同时要消化掉国民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率增长等所带来的新增量。2006年至2009年的“十一五”前四年,我市节能目标累计完成15.97%,污染物COD减排2万吨、SO2减排3万吨。“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点,作为建设魅力信阳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市发改委作为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牵头部门,承担着推进节能工作的具体任务,在各有关方面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法规,完善工作机制,狠抓任务落实,推进了节能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为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我市成立了信阳市人民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节能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都成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有力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完善节能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市政府印发了《信阳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信政文[2008]5号),把节能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和由市重点监控的耗能企业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按照目标管理要求进行年度考核。

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取得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结构节能方面。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等精神,对全市火电、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进行了全面检查摸底,研究制定了落后产能淘汰方案,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必须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实现的节能减排目标。2007年、2008年列入计划的落后产能已全部淘汰。建材行业,关闭37家污染严重的珍珠岩加工企业,淘汰14条立窑水泥生产线,拆除422座粘土砖瓦窑厂;发电行业,共关停1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发电容量24.375万千瓦;冶金、造纸、酒精行业的落后产能已全部淘汰。淘汰落后产能起到了以节能减排促结构调整,以结构调整促产业优化,以产业优化提升全市经济整体水平、改善信阳生态环境的作用。

技术节能方面。根据国家“十一五”期间“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和示范项目。其中,获得国家节能资金支持项目9个,共获得资金支持3000多万元。根据省统筹安排,全市积极实施了绿色照明工程,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12.7万只。以上项目投入运营后共可形成年节能20余万吨标准煤的能力,为降低我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市努力推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建设。风电项目已开工建设,固始生物质发电项目已投产,潢川生物质发电项目已获核准,核电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

管理节能方面。一是初步建立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定期报告制度。全市3家列入国家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企业,和3家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企业完成了在线监测管理接入注册并按照要求上报能源报表。二是着力推进重点耗能企业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经查, 华豫发电公司、信钢公司、金鼎化工公司、世纪金源化工有限公司可以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但有个别重点耗能企业由于停产时间较长,完成节能目标较为困难。三是开展节能审核检查和监测。坚持对“千家企业”和“3515企业”开展年度节能审核检查,对列入省监测计划的17家企业实施了节能监测。四是注重抓好节能项目工作。跟踪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项目,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督促项目单位按照项目批复内容加快建设进度,实现报批的节能量。

三是机关节能先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推进全市节约型机关建设,我市成立了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节能工作联络员制度。各单位认真学习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贯彻执行《信阳市“十一五”后两年公共机构节能计划》(信事管文〔2009〕4号)和《关于对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的通知》(信机关节能减排办〔2009〕2号)精神。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各项节约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各单位办公楼和公共场所景观照明均采用高效照明产品,办公用品按照环保、质优、价廉、耗能少的要求采购,文件印发控制范围数量,水、电、汽和公务用车均实行节约管理。仅2009年能源紧缺体验日当天,全市参与节能体验活动的公共机构达7642家、20余万人,共节电8.5万度,节油600余升,折合人民币5.06万余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带动和影响了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是部门齐抓共管,形成节能管理合力。发改、环保部门严把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关,防止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向我市辖区转移。同时,市发改委加大了对节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节能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和投资工作力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工艺技术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产能加快关闭淘汰。市统计部门分季度公布各县区、各管理区、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降低情况,公布综合能耗万吨以上企业能耗降低情况。建设管理部门大力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成立了信阳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作为信阳市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常设机构。2008年和2009年,完成了省建设厅下达的年度节能工作目标。市科技部门积极投入科技研发资金,组织推广节能产品和技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实施计划》,逐步建立我市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和应用示范体系。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严把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关,印发了《信阳市贯彻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工作方案》等文件,有效控制了高耗能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推进了交通领域节能工作。

五是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节能减排氛围。近年来,全市节能管理部门、重点耗能企业及有关单位人员积极参加节能培训会议和活动。在每年的节能宣传月期间,市发改委都与教育、科技、环保、建设、广播电视等十几个部门联合印发“信阳市节能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集中宣传活动期间,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在八县两区和市直机关通过分发节能宣传画、制作展板、悬挂标语横幅等方式广泛宣传。各县区按照《河南省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以《节约能源法》等法规政策的宣传贯彻为主线,以节能灯推广、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等为重点,大力营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

虽然全市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的节能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熊开程严肃认真地说,今年以来,我市在“十一五”前四年节能目标平稳运行的情况下,节能形势出现逆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9.6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3.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0%,万元增加值能耗增长5.16%,造成我市今年以及“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难以完成的局面。其主要原因,虽然有经济回暖,企业恢复生产,造成能耗上升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结构性问题,就是我市高耗能行业较多,这些企业的投产达产,导致了万元增加值能耗上升。下半年,我们要按照温家宝总理和省、市政府领导的要求,本着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一、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营造全民节能氛围

营造良好的全民节能氛围,动员全社会投入节能活动,是打好节能攻坚战的基础条件。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的主题,举办针对不同群体的宣传活动。

二、加强节能管理,落实目标责任

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是打好节能攻坚战的重要措施。节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配合联动、共同推进。

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县区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完成“十一五”及年度节能目标(信政文[2010]69号)。

发改部门要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指导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对各县区节能目标进展情况,要按照规定进行考核;对节能目标进展缓慢的县区,要加强节能专项督察;对有可能完不成节能目标的县区,要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对新上项目,要实行节能审查,严格控制新建“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

工信部门要抓好工业领域的节能工作,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能源利用状况、高耗能行业用能等情况的跟踪监测,加强节能形势分析,分季度公布各县区节能指标完成情况,与发改委共同启动节能目标预警调控方案。

建筑管理部门要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严格执行城镇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加大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应用力度,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建筑节能目标。

交通领域重点要加强车辆用油定额考核,禁止超过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的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降低车辆空驶率,推广应用乙醇汽油、天然气等清洁燃料。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耗要在去年基础上降低5%。

商务部门要对宾馆、饭店、商场、超市等商业流通企业的节能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大力倡导使用节能产品,少用一次性用品。

农业部门要积极推进农村节能工作,全面完成农村沼气、太阳能热水器等推广计划。

三、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节能工作

着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是打好节能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的能耗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抓好这些领域的节能工作尤为重要。

工业领域。一是明确县(区)政府、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责任,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考核。第三季度淘汰完毕全部落后产能、拆除落后设施装置,防止落后产能转移。二是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促进工业企业实行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应用,提升企业节能技术水平。三是引导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引导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技术企业、节能环保产业到我市投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五是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管,制定具体节能措施目标并跟踪落实。

农业领域。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全年建设8m3—10m3户用沼气1.5万户、在规模养猪场建设1000m3大中型沼气工程3处、乡村沼气服务网点25个、在华英富民计划标准养殖小区建设50m3沼气工程380处。二是在全市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0台。三是继续加大改灶力度,彻底清理传统地灶,实现节柴改灶率100%。

建筑领域。一是重点加强对县区建筑节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县区建筑节能工作取得实效。二是继续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闭合式管理,确保新开工的项目全部管理到位。三是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及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四是切实履行好建筑节能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

交通运输领域。一是按照《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实施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准入制度,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车型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二是通过整合城际客运班线、加强客车运力调控、促进甩挂运输等途径优化道路运输组织及运力结构,降低单位运输能耗。三是鼓励引导机动车驾培机构购置使用模拟器教学。四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全市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车行业对现有车辆实施双燃料改造。

公共机构领域。一是加强办公费用和办公用品的使用管理,按照环保、质优、价廉、耗能少的要求,选择采购政府指定的办公用品。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内部局域网作用,尽量减少资料印发和使用传真的频率。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尽量延长办公用品的使用寿命和周期。二是加强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尽量减少公务用车出驶台次,提高使用效率,严禁公车私用,提倡集中乘车。车辆的保险、加油和维修实行定点管理。三是加强用电管理,办公室空调温度设置按照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的标准执行;照明系统全部更换为节能型灯具,如T5、LED、无极灯等。四是加强用水管理,采用节水型技术和设备,做到及时维修养护,严查跑、冒、滴、漏。

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