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合法有序的原则,使浉河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图为该区董家河镇高岭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山到户示意图。 本报记者 赵雪峰 摄 |
本报记者 赵雪峰
□
也许是机缘的巧合,严加强上任浉河区林业局局长之后没几天,正赶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市推开。
也许是组织上有意为之,让严加强这位曾经在山区乡镇担任过多年行政领导职务的敦实汉子继续圆他的绿色梦。
是啊,在严加强眼中,绿色就是希望,拥有绿色就拥有了未来。他说:“根在,绿是不会绝的。”何况,浉河区简直就是镶嵌在大别山北麓的一颗明珠,怀抱名闻遐迩的南湾湖,仅林业用地面积就达179万亩,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66.2%,森林覆盖率为63.28%。更为可喜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区已初步形成了生态茶园、优良板栗、速生丰产林、苗木花卉和生态公益林五大林业板块,山区农民80%的收入来源于林业。
就浉河区而言,“林改”大有可为。
面对“林改”大势的到来,浉河区林业的每一步棋该怎么走?严加强站在办公桌前,点上一支烟,放眼远处绿色如黛的青山,深思起来。
面前仿佛是摆好了已走了几步的一盘棋,是先跳“马”?先出“车”?还是先动“帅”?一招奇出,满盘皆活;面前仿佛是铺好了一张纸,各色颜料皆备,就等着执笔者先从哪里描绘这幅振兴图。
严加强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在浉河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这个中枢位置上工作的经历,让他对全区的林业状况了然于胸。他深知,目前浉河区的集体山林多半已以自留山、责任山的形式分到群众的手里,林改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勘清界线、调解纠纷、发放林权证,再把仍由集体经营的山林按政策来改好分好。前些年,由于大部分林农疏于管理,林业产出的效益不高,他们在私下的林地交易中沿袭“口头协议”,没有法律意义上的林权确认,造成满山的资源不敢开发,资金的短缺使得他们无力扩大再生产。
“‘林改’的最终目的,是使他们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让农民更快地富裕,取得山区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林改’顺利进行的保证。”在浉河区林业局领导班子会议上,严加强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到山区去,到群众中间去,了解林农的真实想法,听取他们的呼声和诉求,找准“林改”突破口。
于是,一组组温馨的镜头出现在山乡农户的庭院里、炒茶房里:严加强和他的同事们一边帮助老乡们拾掇柴垛、添柴加火,一边贴耳唠嗑,还不时掰着手指头算大账、抠细账。农家小院传出朗朗笑声,打破了山乡的宁静。
走访中,严加强了解到,深山区的农民看中林业,对改革的要求也多。林农对山林拥有权属的愿望强烈,林业能人愿意将经林改分到农户的林地集中集约化经营,打工的农民希望尽快流转承包出去,获得收益。从林农们口中透露出来的一致信息是,在确权发证的那一刻,就有了配套改革的愿望。
“只有先将林地、林木权属真正掌握在群众手中,林农才能成为山林的主人,才有看好林子、投入资金的热情;分山分林后,小户经营与林业规模化、投入大、见效慢不适应,必须做好配套改革,才能使农民从集体林改中尽快获益,才能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严加强这一大胆的想法,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全区的集体林地确权、发证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林地确权率达到99%,发证率达到98%,全省排名第一。
有了尚方宝剑,严加强在做好主体改革,按政策分山到户、给群众发放林权证的同时,趁热打铁,亲自到河南省活立木交易市场考察学习,并根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浉河区林业实际,起草制定了《林权流转实施细则》、《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活立木交易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实施办法,确保林权流转交易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林权流转在公平、公正、合法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2009年4月17日上午,在人们的热切期望中,河南省首家林权交易服务中心——信阳市浉河区林权交易服务中心、林权评估服务中心、林权资本化服务中心、林权储备中心成立,同时宣告河南省首家“林业银行”开张营业。挂牌当天,该中心就发布林权交易信息49份,申请流转林权面积16170亩;达成林权流转交易9宗,交易林权面积4170亩,交易金额200万元;为9户林权所有人提供了林权抵押贷款评估登记,登记面积3200亩,申请贷款额度150多万元。交易中心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站在前来祝贺的人群中,作为浉河区林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严加强心里比任何人都激动,他那略显疲惫的脸庞上露出的是欣慰的笑容。几个月的辛劳没有白费,全区的林改在确权发证工作大头落地时,又有了新的良好开端。
林权流转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亲眼所见,严加强为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几个月来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跑银行、盯进度、选地址,硬是在没有经费、没有人员编制、没有办公场地、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办起了林权流转交易中心。
严加强深知,林权交易平台的建立,只能说“林改”上升到一个层面,要把中心真正建成联系林权人的纽带、吸引有识者投身林业的参谋、服务林农的窗口,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他常对中心工作人员说,“林改”是一场实仗,也是一场硬仗,它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林业的长远利益,不能有一星半点的虚假和水分。“林改”之初,他给全局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赠送了一本《细节决定成败》,勉励大家在工作中注重细节管理,包括在做群众工作时的言谈举止,都要做到热情、细致,决不允许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影响到“林改”大局。
在严加强和全局林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浉河区林权交易服务中心已达成林权流转交易73份,流转林权面积32万亩;帮助林农和林业企业以林权证抵押贷款融资8500万元。由于规范了林权流转交易行为,杜绝了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从而切实维护了广大林农的合法权益。
“绿色银行”一旦流动起来,“沉睡”多年的森林资源得以迅速“活”起来,就连那些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山也成了投资者的“香饽饽”,严加强更是成了外地投资者上门寻访的对象。看到这一机遇,严加强喜出望外,他积极推动,浉河区政府于去年12月份组织集中连片的11200亩山地进行对外公开招商,郑州兄弟公司在强手如林的竞拍中脱颖而出,一举拍得该块林地40年的使用权。
“林改”的成功实践,让多年冷清的浉河区林业局热闹起来,远自辽宁、山西、河北、安徽等省的取经者来了,省内的30多个市、县的林改部门派人前来学习考察。严加强也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他告诉记者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把林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林改工作就不难!”
如今,获得了林地使用权和自主经营权的浉河区农民,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呈现出“争山造林”、“争路造林”、“争地造林”的喜人局面,仅2009年以来就完成新造林面积6.94万亩,超额完成生态省建设规划下达的年度造林任务,取得了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2008年浉河区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区,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信阳市政府评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区,受到了表彰和奖励;同时,全区林业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成立各种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47家,注册资金16581万元,入社社员达4310户,带动农民1.2万户。国家林业局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在浉河区调研林改工作时,对浉河区实施林改后走新型合作化发展的路子给了高度评价,连称值得大力推广。去年,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视察浉河区林权交易大厅时高兴地说:“林权制度改革很好。林改为农民开辟了更多融资渠道。干部不能以权谋私,农民却可以以‘权’谋利,使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虚钱变实钱!”
今年4月份,浉河区被河南省林业厅推荐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典型,6月20日,国家林业局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谭光明带领全国林改先进典型核实组,来浉河区核实林改情况。核实组在全面核实了解了浉河区集体林改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后,认为浉河区的林改工作,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基础扎实,程序规范,决策民主,配套服务到位,改革成效明显,对浉河区林改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站在满目葱郁的山岗上,严加强心潮澎湃。被授予浉河区经济建设功臣称号的他,此时想得更远,林改即将完成,但一个更美的绿色之梦正在他脑海里漫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