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政
近日,偶读中国新闻界老前辈林放先生20多年前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杂文,题目是《快乐的死亡》,文中对一些在大好光阴下不好好工作的人予以谴责。
林老在文中写到,所谓快乐的死亡,其实就是旧话所说的“无事忙”。而对于“无事忙”的根源,林老则剖析得淋漓尽致:有闲,闲得无聊,便不得不想出一些点子来打发时光,犹如《红楼梦》中做生日,摆宴席,组诗社,拌嘴大闹,无端地伤心落泪云云。最后林老给了一个总结性的结论,那就是“忙得不亦乐乎,却又忙得毫无成果。”
林老笔下的“无事忙”本是指一些人没有目的的“瞎忙”,这类人白天不见其人影,夜晚很晚才回家,要是有急事找他,电话那头要么就是“我正在外面办事”,要么就是“最近都有点忙,没有时间啦”等搪塞之词,他的一天犹如蚂蚁的腿,蜜蜂的嘴——闲不住,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真忙”,还是“假忙”,反正给外人的感觉就是忙得不见天日。按说这样的大“忙”人,成绩该是出类拔萃的,如果你要是这样想的话,那就有点高抬他了。这类人就如作家陆文夫所言: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频频举杯。昨天听见他在朋友中高谈阔论,语惊四座;今天又听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他在北京,今天飞到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他说的这类人虽然多指文人,但其他行业类似这样的人有何尝又不是呢。
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处在一个人多岗位少的社会,谋一碗饭吃不容易,要想干好自己的事你必须忙忙碌碌,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周应酬时间在五天以上的人显然不是真忙。据说一些白领们为了保自己的饭碗,开始“装忙”。所谓“装忙”,就是给老板一种兢兢业业时刻以工作为己任的态度,具体表现是: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放满了文件和一些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把刚打开的食物放在办公室里,有的甚至把牙刷毛巾都放在办公桌上,等等,给外人一种忙得不亦乐乎的感觉。有评论说,此类人虽然能暂时不为饭碗操心,长此以往,早晚会水落石头现。一年到头忙不出一点名堂时,迟早是要被开涮的,毕竟当老板的都不是笨蛋,谁会拿钱白养闲人?。
无论是“瞎忙”得昏天暗地还是“装忙”得不亦乐乎,或许他们都有自己的快乐,但愿大家都不是碌碌无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