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住在福州鼓楼区西营里市场附近的池文森、林秀花一家5口,蜗居在8平方米的“小窝”里,这对夫妇一天只睡5小时,一年休息不足7天,每天走30多公里叫卖油条、豆浆,14年里供三个儿子上了大学。城管有时候也会对他们网开一面,池文森的妻子林秀花说,她特别感激城管执法人员,也懂得知恩图报,在摆摊时尽量向内侧角落靠,不占用街道太大的地方,“也算是对城管执法工作的小小支持”…(6月3日《环球网》)

关于城管形象,是饱受社会争议的一个话题。为改善城管形象,不少地方政府不是没做过努力,比如去年年初西安的城管给困难的摆摊老人送米油钱拜年,重庆政府让“最美微笑战士”盛于峰当城管,等等。但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城管在公众心目中的“恶人”形象依然难以改观。不过笔者认为,这次福州城管的以人为本、甚至“网开一面”的执法方式,应是值得提倡和借鉴。

虽然有网友认为,勤俭夫妻含辛茹苦,卖油条拉扯三个孩子成长,并供他们上了大学,他们的遭遇固然令人同情和敬重。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尊严和公平正义不容动摇和破坏。因此,城管的“不忍处罚”并不妥当。

众所周知,法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人间的公平正义。法律无情人有情,这对生活在最底层的感人夫妻,通过自身的辛勤劳动,不但没给国家和社会增加负担,还为国家培养出了优秀的下一代,就连习惯了“粗暴执法”的城管都“不忍处罚”,这在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社会各界对城管的肯定也好,批评误解也罢,这说明公众对城管工作还是关爱的,绝大多数人的出发点也是希望城管工作能更加完善。希望福州城管的这次以人为本的执法方式,能够作为一个现实案例,对如何“既能改善城管与公众关系,又能保证更好地保证执法的顺利进行”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