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的余玉海,现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政管理处(简称市政管理处)路灯所所长。参加工作10多年来,余玉海积极参与了市中心城区道路路灯的维修管理工作。他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任劳任怨,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信阳市青年岗位能手”,2007年被授予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成为一名城市管理工作者、路灯维护人,是余玉海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参加工作时,他被分配到路灯管理所。他深深地感受到:管好每一盏路灯,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是无尚光荣的使命。干好路灯管理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电工技术和熟练的电工操作技能。他积极主动地向老同志学习、请教,悉心研习电路及镇流器、触发器的作用、连接方法等。对老同志操作的每一道工序,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1996年,当看到所里人员少、车辆紧张的状况时,为了解决各种应急情况,他主动要求学习汽车驾驶,虚心向驾驶员学习汽车修理技术。在很短时间内,他不仅学会了普通车辆驾驶技术,而且掌握了各种工程车辆的实际操作和液压元件的修理技术,成为市政管理处为数不多的技术多面手。
1997年年底,正赶上一年一度的“三优”杯检查,当时路灯维修人员只有5人,只有一台高空作业车,却要承担全市6000多盏灯的维修任务,在十几天的时间内,将全部路灯都检修一遍,是相当困难的。为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他带领全所人员,不分昼夜,冒着严寒,有时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特别是在东方红大道路灯抢修工作中,每一次他都主动要求站在高空作业车车斗上,一站就是半天。腿酸了,他就趁移车的机会,双手撑着车斗沿歇一会儿;手冻僵了,就双拳紧握,吹口热气;脸冻木了,就用手揉揉。
1998年5月,我市举办第7届茶叶节。就在离茶叶节举办前的10多天,中山南路的道路硬化完成,市政府下达了茶叶节前亮灯的任务。由于灯杆、灯头等到位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而路灯、灯头护套线每根都必须在3个90度的拆角管中完成,天阴、路滑,时刻还有漏电的危险。更困难的是镇流器等灯具附件的运送安放,要在一个不大的圆铁管内安放5只镇流器,免不了要挂破手,更何况是在下雨天。为此,他和全所人员一道,冒着连绵细雨,披着雨衣,用胳膊抱着200多斤重的灯杆往底座上立,用绳子将8米高的灯杆拉直,蹲在灯杆旁一干就是一天。等到20根电杆全部立完,他的衣服也全湿透了,整个人成了一泥人,一言不发地躺倒在泥泞之中。
2000年,由于余玉海工作表现出色,被路灯所职工推荐为路灯管理所所长,负责路灯所的全面工作。面对全新的工作局面,他总是利用空余时间收集车辆维修使用说明书、电工相关知识、微电脑时控光控技术原理等资料,不断地了解它们的使用原理。随着各种新技术、新光源在路灯行业推广,特别是针对路灯控制点多、微电脑时控的广泛运用,他也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路灯管理技能。每当新产品投入使用时,他总是亲临第一现场调试,然后手把手地教给同事。为了节约开支,他对微电脑等易损耗的一些控制设备,总是把旧的收集到一起,趁雨天不出车、下班后、节假日,进行维修、更换或拼装,保证了部分材料的再利用。
针对市民反映路灯不亮的问题和施工中的扰民问题,他们采用昼夜班、轮流班等多种形式,及时处理故障,解决了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几年来,他与全所职工圆满完成了路灯的新装、维修任务,确保了路灯亮灯率和完好率,并在全省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