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江
今年27岁的晏玉峰,是潢川县伞陂镇陈集村一名乡村医生。他出生在农村,儿时常常看见人们被疾病所折磨,他从小就立志行医。
2002年7月,晏玉峰从漯河卫校毕业后,他回到农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作为一名医生,他深知要更好地为群众解除疾苦,就必须要有精湛的医术。他虚心好学,积极钻研医术,攻读医学书籍,碰到问题总是虚心请教。他经常参加县、乡卫生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并自费到县医院进修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在卫校毕业后的第二年就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晏玉峰最初的卫生室是租用邻居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旧房子,医疗设备和环境条件差,很难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2008年年初,时逢信阳在全市推广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他主动找到镇党委和县卫生局领导,要求自筹资金建设陈集村卫生室。在实地查看后,县、镇两级领导表示全力支持,并要求他抢时间、抓进度,建好全县第一家标准化村卫生室。
为了筹措资金,他投亲靠友筹借,他父亲卖掉了家中唯一值钱的农用运输车,自筹资金10万元。在施工中,为了节省开支,他全家老少齐动员,搬砖、提灰都是自己干。在建设中,潢川县县长赵亮带领县卫生局领导实地考查帮助解决难题;建筑材料紧缺时,县卫生局的同志从百公里之外购买材料及时送到他手中;镇领导看到建筑工人少,影响施工进度时,便四处奔走帮他联系工人。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卫生室于2008年10月份顺利完工,成为潢川县第一家标准化村卫生室。
在陈集村,提起晏玉峰,群众个个如数家珍,村民张树明说:“晏医生为人好,对贫困村民他主动送医送药,遇上疑难病人,他还会帮忙送到县医院诊治。”
2008年9月,该村黄岗组困难户朱建友患急性胃肠炎打了3天点滴。最后结算时,朱建友从口袋中摸不出钱,晏玉峰说:“知道你家中困难,药费、治疗费全免了。”
贫困农户看病没有钱时就赊账或打白条,每年打白条就有2万多元,晏玉峰还为贫困农户减免治疗费2000多元。
几年来,晏玉峰从“毛头孩子”成长为“小有名气”且在当地享有较高声望的乡村医生。他连续3年被评为“潢川县优秀乡村医师”,并荣获“潢川县卫生系统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