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蓬勃发展的潢川开发区一角。 |
□本报记者 姚广义
“今年按照市委王铁书记提出的六个管理区、开发区要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明确要求,我们及早谋划,提前着手,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工作均取得重大突破,各项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从6月份开始辖区60岁以上农民就可领取养老金,农民变市民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这是我们让发展成果惠及辖区居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让城乡实现共生共荣的真实体现!”日前,潢川开发区党委书记胡海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去年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潢川开发区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安置区进行进一步配套完善,走出一条“改造型”路子,把安置区改造成新型农村城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开发区安置区是建区时为安置失地农民而建的农村集镇,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安置区农民的居住条件又有很大改善,所以我们搞农民新村建设,有基础,有条件。”胡海华告诉记者,“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对原安置区重新完善规划,实施全面改造,着重对老安置区内的8条6公里长主次干路、供排水管网、路沿石、绿化、亮化、垃圾处理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超市、文化娱乐广场等服务设施进行完善配套。其中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今年将全部完成安置区内所有支次干道水泥硬化,居民门前硬化,区内供排水管网要全部畅通,居民家中100%用上自来水,100%农户家中要安上有线电视,90%家庭装上电话。另外,我们还将采取财政补贴、居民出工的办法,对近千套居民联体住房进行统一标准化改造,按照‘统一标准、整齐划一、外形美观大方’的原则,重点对居民现住房屋进行改造,使改造后的居民住房达到统一标准。同时继续完善安置区已建成的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服务功能。在现有已建成一个医疗卫生室的基础上,今年我区将与县人民医院联办建成一个辖区卫生院;兴建一个可容纳500人活动的大型文化娱乐休闲广场,这些工程完成后,安置区将全部达到城乡一体化标准。再者,去年我们在老安置区边又投入近2000万元建设四栋200套居民安置房,重点解决产业集聚区征地拆迁农民的集中居住问题。这200套安居房现已封顶,正在进行附属设施配套工程,下半年可以入住。”胡海华如数家珍。目前,该农民新村已呈现出“规模大、功能全、公共设施配套、居民生产生活保障完善”的特点,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与现有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行政住宅区三大园区版块在整体规划、居住条件和产业带动等各方面已达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老安置区已经成为新型农村城镇。
胡海华还告诉记者:“今年产业集聚建设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产业集聚区的拓疆辟土,又将使一批农民成为新的失地农民。因此,我们又计划在产业集聚区周边再建一个农民新村来安置这些失地农民。该新村的选址、规划工作已全部结束,现正在进行施工规划、设计和征地、拆迁工作。”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实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胡海华接着说,“由于辖区需参保居民人数3577人,而应参保适龄人员只有2739人,其中16岁至59岁人数2448人,60岁以上人数291人。现在我们按照市委要求,把他们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参保范畴,全员参保,应保尽保。现在应参保人员全部参加了保险,辖区60岁以上农民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了!”
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典型的民生工程,潢川开发区一直把它当做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胡海华最后说:“潢川开发区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内将以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载体,重点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农村改革发展融入到园区建设之中,实现二者有机结合。我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配合和努力奋斗,开发区经济社会将会取得进一步发展,辖区城乡一体、共生共荣的理想将会很快成为现实,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一定会早日实现!”
记者感言
为民是一种情怀,更是一份责任。潢川开发区一切工作从民生的角度出发,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多为老百姓着想,把好事、实事做在群众所需之时、所盼之处,体现的是对百姓疾苦的了解程度和服务态度,诠释的是执政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