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茂

沟通,语出《左传》:“秋,吴城邗,沟通江淮。”沟通的本义为开沟使两水相通,引申为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沟通是人类有效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重要手段。组织部门作为管理干部的部门,须臾离不开沟通。因此,组工干部必须练好沟通的基本功。

一、把握沟通的内涵

所谓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将信息由一人传达给另一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沟通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沟通的组织结构特征,可以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按照沟通的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按照沟通的互动性,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按照沟通所凭借的媒介,可以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准确把握沟通的内涵,是组工干部实施有效沟通的前提。

(一)沟通是一种方法。沟通是组工干部的一种重要工作方法。当组织部门作出一项决策或制定一项新的政策时,为了使人们能够理解并自觉执行,必须实行充分而必要的沟通,实现交换意见、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统一行动的目标。组织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组织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任务比较多,涉及的工作领域比较宽。组织部门必须始终站位全局,通过沟通协调,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把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沟通是一种能力。沟通的效果取决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收的程度。组工干部每天都要同党员干部打交道,协调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调和、化解各种矛盾。无论是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还是在日常的干部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上,由于沟通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分歧、误会或矛盾在所难免。如何通过沟通将这些问题恰当地处理,确保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确实需要相当高超的沟通本领。实现有效的沟通,要求组工干部认真研究对方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因此,沟通是组工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三)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是为了传递信息、表达情感、消除隔阂、实现激励。由于每个党员干部的个性不同、生活阅历不同、职务高低不同,甚至在不同情况下心境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好时机,把握好火候,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沟通中,组工干部既要审时,又要度势;既要察颜,又要观色;既要用力,又要有度。也就是说,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制宜。

(四)沟通是一种胸怀。在组织工作中,有时会遇到难以沟通的人,碰到难以解决的事,听到难以入耳的话。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人和事,是对组工干部能力、肚量、胸襟的考验。在沟通过程中,只有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阔胸怀,正确对待各种各样的人、形形色色的事和众说纷纭的话,既容长容功,又容短容过,不以个人恩怨分是非,不以个人好恶识良莠, 出于公心,秉公办事,才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发挥沟通的效用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事实上,沟通不仅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组织工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沟通有利于激励干部。通过有效的沟通,能及时了解掌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党员干部及时端正认识,把握成长的正确方向。当党员干部处于顺境中,往往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期望值比较高,可能会因为暂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这时,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帮助这些党员干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从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再接再厉。当党员干部处于逆境,情绪低落,心灰意冷时,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激励党员干部重拾信心,走出逆境,重新焕发出工作的激情和创造的活力。当党员干部感到迷茫时,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使他们拨开困惑的迷雾,放下思想的包袱,找准努力的方向。因此,沟通对干部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沟通有利于化解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沟通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最近一个时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深圳富士康集团连续发生13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造成这一惨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管理层没有搞好与员工的思想沟通,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组织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党员干部。由于客观上存在着领导职数与干部进步需求、干部的能力与机遇、干部政策的共性与干部的个性等的不对等,使组织部门经常面临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组工干部通过及时、恰当的沟通,对党员干部晓以政策,动以真情,从而消除隔阂,增进理解,使矛盾得以及时有效化解。

(三)沟通有利于推动工作。沟通不仅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也是一种管理手段。组织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组织部门有其自身的优势。有效发挥组织部门的优势,通过及时的沟通,可以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可以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理顺情绪、融洽感情,把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来。

(四)沟通有利于形成合力。沟通力是团队建设的软实力,它关系到团队的凝聚力。组织部门通过行之有效的上行沟通,可以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问题、要求和建议,从而获取上级支持。组织系统平行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沟通信息、增进感情、形成共识,以便协调行动,互相补台。组织部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可以开阔视野, 集思广益,汇集大家的智慧,弥补认识上的局限, 减少工作的失误,提高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沟通有利于提升公信。提升组织部门的公信力,是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客观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时代,每个组织和个人都与其他组织和个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就要求组织部门适应人民群众政治诉求日益增强的需要,在严格遵守组织工作纪律的前提下,通过恰当的沟通方式,将组织工作中能够公开的事项尽可能公开,以增强组织工作的透明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这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权力滥用、错用,有利于把人选准、用好,也能够满足党员干部的知情诉求,落实党员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更好地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升组织部门的公信力,树立起组织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锤炼沟通的本领

沟通的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实践中长期磨炼。要掌握沟通的本领,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遵循沟通的原则。提高组工干部的沟通能力,实施积极有效的沟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组工干部在沟通工作中,要坚持从组织工作的实际出发,在组织工作纪律允许的范围内,讲实话、办实事,以诚相待,建立沟通双方的信任感。其次,要遵循平等尊重原则。平等交流是有效沟通的保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通过对企业内部沟通进行研究后发现,来自领导层的信息只有20%至25%被下级知道并正确理解,而从下到上反馈的信息则不超过10%,平行交流的效率则可在90%以上。平行交流的效率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为平行交流是一种以平等为基础的交流。这种现象被管理学称为沟通的位差效应。在实际的沟通过程中,组工干部也应设身处地地为党员干部着想,满足他们希望被尊重的需求,创造一个平等的交流环境。再次,要遵循情感激励原则。组工干部在同党员干部交流过程中,只有从“心”开始,带着真挚的情感,真诚地同党员干部沟通,才能获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准沟通的时机。孔子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谓之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该说话时抢着说叫急躁;该说话时不说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环境、气氛贸然开口,叫闭着眼说瞎话。把握好时机,是开启沟通成功之门的钥匙。组工干部要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选择恰当的沟通时机,宜急则急,宜缓则缓。有的问题矛盾已经凸现,就应及时地进行沟通,不让分歧拖得太久,避免矛盾激化或公开化。有的问题尚处于萌芽状态,比如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因职数所限,符合条件的干部没有得到提拔重用,思想上一时想不通,对组织有怨言。这时,就要及时与这些干部沟通思想,讲明原因,使思想疙瘩及时化解。有的问题时机尚不成熟或尚未定型,则不宜过早透露,以免以讹传讹扰乱人心。

(三)把握沟通的火候。俗话说,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说的就是干任何事情都要把握火候。要想使沟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就必须把握好“适度”的艺术。在沟通中,要把握好冷与热、快与慢、动与静、争与让、刚与柔、收与放、过与不及,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动,对症下药,增强沟通的效果。对被提拔重用的干部,应针对其喜悦心理,在祝贺的基础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让其看到差距,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犯有错误、担心被免职或降职的干部,要针对其恐惧和不满心理,在沟通中,应多鼓励,肯定其优点,指明努力的方向。对即将或已经退(离)休的干部, 在沟通中,要多鼓励,多肯定,多安慰,多关怀。

(四)掌握沟通的技巧。实施有效的沟通,必须讲究艺术。首先,要讲究“说”的艺术。组工干部不仅要“能说”,而且要“会说”。同干部谈话时,经常会遇到“不会谈、不愿谈、不敢谈”的情况,遇到“说不清、道不明、斩不断、理还乱”的思想疙瘩。在谈话中,要明察事由,分辨是非,言之有据;因人而异,分寸有别,言之有理;紧扣主题,有的放矢,言之有物;因势利导,化解矛盾,言之有益。做到讲原则理直气壮,讲问题晓之以理,讲道理动之以情,不管是代表组织还是个人,不能有丝毫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伤害党员干部的感情。其次,要讲究“听”的艺术。有效的沟通始于倾听,倾听的方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沟通的效果。一个懂得倾听并善于鼓励别人倾诉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和信任。因此,学会倾听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一环。同干部谈话,听到的往往不尽是轻言细语,甜言蜜语,许多时候是直言、详言,还有怨言、冷言,甚至是讽言、怒言。作为组工干部,要宽容为怀,虚心坦诚,做到谦听、兼听、析听、倾听,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批评意见,忍得住埋怨指责。这样做才能广开言路,兼听则明,沟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再次,要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要根据不同情景、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灵活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体语,增强沟通的效果。

(作者系中共信阳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