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上天梯城乡一体化新区建设一角。 张开强 摄

□本报记者 姚广义

“集中全区群众,方便全区群众,富裕全区群众。我们按照王铁书记关于‘市管各管理区、开发区所有村都要建成城乡一体化的示范村’的要求,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天夺时,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上天梯管理区党委书记、主任李强昨日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我市被确定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后,上天梯管理区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按照资源集约、产业关联、城乡一体的发展思路,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李强说,去年以来,上天梯管理区紧紧围绕“一个目标”,服务“两大主体”,采取“三种模式”,建设“四大工程”,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围绕“一个目标”,就是通过2年—3年的努力,把上天梯建成一流的新兴城市,成为信阳独具魅力的卫星城。服务“两大主体”,就是通过产城互动推进城乡一体化,将上天梯2.2万群众和上万名产业工人逐步集中到天梯新村居住,并统筹解决他们的就业、住房、就医、子女就学、养老、低保等一系列问题,真正变农民为市民。实现这一设想,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围绕“三化”(即产业集群化、工农互促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三区”(即高新技术区、园林商务区、农村新社区),打造“三城”(即节能环保城、矿业生态城、社会和谐城)。选准主导产业。将主导产业选择为非金属矿的综合开采、深度加工利用、科技研发,优势产业为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加工业和陶瓷业,兼顾物流运输、机械电子、纺织和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建设靓丽新城区。总投资10亿元,打造商务服务区和农村新社区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区。富裕一方群众。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变农民为市民,变矿区为社区,从而实现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三种模式’,主要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既满足不同群体要求,又较好地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李强说,“一是群众自建。对于因项目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群众,我们采取管理区统一规划,统一配套基础设施的办法,由群众全额出资联建拆迁安置小区。二是企业领建。对有矿村民组的群众和国有矿工人,以采矿企业和国有矿为主体,在天梯新村建设居住小区。三是引资扩建。就是采取以土地换投资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天梯新村的基础设施、商务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我们引资的原则是:不以土地生钱,只要政府不赔钱,谁来投资我们都欢迎,而且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全程跟踪服务。为增强客商和群众投资天梯新村建设的信心,尽快聚集人气,引领新区发展。我们鼓励全体干部职工全额出资在天梯新村购房。”

“建设‘四大工程’是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李强告诉记者,“一是基础建设工程。今年,我们出资7200万元,实施13个项目,完善天梯新村及整个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目前,珍珠河治理、行政路商业步行街、新村路网等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珍珠南路、沿河路一期和商务区广场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收尾。(下转A2版)

记者感言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去年以来,上天梯管理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小区各项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将项目集中到园区,从而实现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增强发展活力。这是上天梯管理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上天梯管理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重点项目为龙头,进一步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实现了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