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08点,不但比上一季度提升了4点,而且在过去12个月中上升了19点。
统计显示,中国经济经历了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的最困难时期后,增速一路明显回升,已经从2009年一季度同比增长6.2%的谷底,反弹至2010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长11.9%。
在今年3月中下旬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的被调查消费者对宏观经济形势表示乐观或者比较乐观。
从构成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就业、收入和消费意愿三大因素看,对就业和收入的乐观判断,推动了消费者信心的整体上扬。
调查显示,对未来12个月就业形势判断为“好”或者“非常好”的被调查消费者达到了71%,比上一季度提升9个百分点;对未来12个月个人收入情况预计“好”或者“非常好”的消费者达到了67%。
消费者的乐观预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就业和收入的好转。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32%,城镇登记失业率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农民工务工收入)同比增长16.3%,一些地方出现了民工荒,一些地方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消费者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都倾向于乐观,这是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明显上升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解释说,工业的快速增长,以及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拉动,带动了就业的好转和收入的增长,使得消费者信心不断上扬。
分阶层看,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者信心在一季度首次进入景气区间,达到了102点。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分析认为,这既有经济回暖的因素,也是政府民生工程建设(如加强社会保障)的成效。
在总体乐观向好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一季度消费者消费意愿有轻微下滑。
调查显示,一季度只有43%的被调查消费者认为当前是消费良机,比上一季度下降了3个百分点。按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阶层划分,本来消费意愿最强的高收入阶层,消费意愿却下滑得最明显。
“高收入群体是买房要求既迫切又能‘够得着’的群体,他们消费意愿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对房价过快上涨而进行预防性储蓄。”潘建成说,希望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中,房价过快上涨能够得到有效抑制,消费者消费意愿不断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国经济能够实现从投资驱动向消费拉动的重大转型。
“虽然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不断上扬,但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过去,欧洲债务危机增添了新变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应当进行面向中长期的结构调整,调整收入分配、加强社会保障、最终启动消费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王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