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小盼盼走在泥泞的上学路上。 |
图为小盼盼在帮助父亲干家务活时的情景。 |
□本报记者 苏 鹏 孟 磊 文/图
6岁时母亲出走至今未归,父亲一直靠打零工挣钱养育着这苦命的兄妹俩。今年年初,父亲发现12岁的女儿头上的几个瘤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在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孩子父亲,他女儿的病需要到外地的大医院动手术,医疗费用最少也要20万元左右。面对乖巧多难的女儿和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用,无奈的父亲趁没人的时候在建筑工地上放声痛哭——
近日,在淮滨县工业园区某一建筑工地上,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失声大哭,哭声很快引来了正在建筑工地上干活的30多位工友们的注意。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大家忙围上去,从旁边了解情况的工友那里得知:该男子名叫郑海勇,今年40岁,家住淮滨县王家岗乡郑营村。郑海勇家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一双十几岁的儿女。前几天,郑海勇带着12岁的女儿盼盼到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检查头部病情时,医生告诉他:他女儿的病情非常严重,如不及时做手术,将会有生命危险。同时建议他立即将女儿转到上海或其他大医院进行手术,医疗费用需要20多万元。
回到淮滨的家,望着女儿的身体在一天天变得消瘦,家中既无积蓄又没有任何值钱的家产卖掉给女儿治病,郑海勇只有继续到工地上干活。想起女儿病情确诊却没钱医治,也许有一天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女儿离他而去,郑海勇觉得很对不起女儿,想到伤心无奈时,这位大男人只有放声痛哭。
在淮滨县东部紧邻安徽阜南的王家岗乡郑营村,记者来到了郑海勇的家。郑海勇家住的是三间起脊小房,在全村很少有这样的房子,外面的阳光透过墙体的多处裂缝照在屋内,可以看见屋内破烂不堪。除了屋角处还有一部杂牌电视机外,再也不见任何电器。当做厨房的西屋四壁更是黑糊糊一片,靠墙处只有两口地锅和一些十分简单的碗盆。
据郑海勇介绍,1994年经人介绍他和邻村的姑娘王某结婚,第二年生下一个儿子,女儿盼盼1998年出生。对于这个有着一双儿女的四口之家来说,男主外女主内,家庭虽有不是很富裕,但全家的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很是幸福。但好景不长,2000年4月的一天,两岁的女儿盼盼突然哭闹不休。郑海勇仔细查看,才发现女儿头上长了一个小包。当时夫妻两人以为是小盼盼顽皮不小心碰到哪里了,也没怎么当回事,就带着女儿到村里的诊所随便吃点药打点针,可一连数日也未见孩子头上的小包下去,于是他们又带着女儿到县里的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小盼盼患的是脑动脉血管瘤。
由于家庭收入低,没钱做手术,郑海勇只能四处借钱给女儿治病,至今还有一两万元借的钱未还清,到后来实在借不到钱了,只能是买点药打点针缓解病情。家庭突然发生的变故,也使郑海勇的妻子失去了在这个家生活的勇气。就在2004年小盼盼刚满6岁的时候,她狠心地抛下丈夫和一双儿女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家庭缺少了个女主人,孩子们少了妈妈,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困难。尽管如此,但为了一双儿女,郑海勇仍坚持没白日没黑夜的在工地上干活,就是想积攒些钱给女儿做手术费用。可是对于一个月只能拿到千把元钱的郑海勇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和郑海勇一起打工的工友们得知郑海勇家的情况后,都很同情郑海勇,大家也是你三十、他五十的为可怜的小盼盼捐了近千元钱让小盼盼治病,这些钱虽少,但体现了工友们之间的关爱之心。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这种十分艰难的环境下,小盼盼却很懂事。正在村小学上三年级的小盼盼,每天放学回家首先主动帮助爸爸烧火做饭,打理家务,之后就努力学习。小盼盼的班主任郑老师告诉记者,盼盼学习非常努力,病魔并没有让她退却,她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还排在中上等的行列里。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问小盼盼:“还想继续上学吗?你的病情你知道吗?爸爸没钱给你治病咋办?”只见懂事的小盼盼停顿很长时间,才无奈地说了句:“我知道我有病,我非常想上学,我希望有好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能否帮帮我,我想活下去!”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间有大爱,如果有谁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位既懂事又十分无助的小盼盼,请和本报记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