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冬梅 朱晓红

当你还在睡梦中时,她们就已经走在上班的路上;当你上班时,她们已经为病人做好了治疗服务,直到太阳下山甚至深夜,她们才结束一天的工作,带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这就是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透析室的一群普通护士,她们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和救死扶伤的高度责任感,为患者点燃了新的希望。

护士长孙莉作为市十大优秀护士,她坚持每天早上班、晚下班,有时一天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几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但她从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的脸上总是带着灿烂的笑容,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爱心天使”。她常说:“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要尽我所能,为患者点燃新的希望,让他们的亲属心里少一点遗憾。”

在透析室,每一位护士都成了患者的亲人和朋友,患者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有时患者家属有事来不了,护士们就上门接送,给他们喂水喂饭,端屎接尿。光山县患者马女士,儿子在上大学,老公外出打工,每次透析都是一个人来。由于她的血管条件不好,每次透析两个胳膊上都要扎针,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护士们就主动帮她打饭,喂她吃饭,扶她上卫生间。马女士感动地说:“每次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

2009年8月12日是患者易先生难以忘怀的一天。当天,他刚做完透析,透析室的医护人员就围在他的床旁,还没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床边小桌上就摆上了一个大蛋糕。大家亲切地对他说:“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给你过生日。”那一支支燃烧的生日蜡烛,如同一团团生命之火为患者照亮了生命的航程。几年来,已经有几十位患者在透析室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生日。

肾衰患者由于长期透析,大多数病人都有会出现严重的肌肉痉挛,有些患者甚至痛得直哭。这时护士们就会用双手抱住患者的脚,用力向前顶,同时按摩腿部使肌肉拉直,患者的状况缓解了,她们却累得全身是汗,胳膊疼得都不能动了。

来这里的每一位患者,不仅身心承受着痛苦,巨大的经济压力也常使他们喘不过气来。透析室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总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向他们伸出友爱之手,哪怕只是一点经济上的援助,一点精神上的慰藉。有时病人手里没有多余的钱开药和治疗,她们就先为病人借药,有时甚至拿自己的钱先垫上。护士长孙莉帮病人垫过很多次钱,她总是说:“病人很痛苦,我们能帮助的就多帮帮他们!”

患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她们就像亲人一样安慰、鼓励他们安心治疗。护士吴德雪用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透析室全体医务人员的心声:“患了肾衰病是很痛苦的,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就是提供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他们在透析时感到安全、放心,为他们送上温暖。他们不仅是病人,也是我们的朋友!”

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是一群特殊的病人,他们大多数需要长期血液透析,一般每周两三次,每次要4小时至5小时。医院规定早上8时是上班时间,她们为了方便患者,每天都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医院,忙不过来就加班,毫无怨言。她们对每一个工作细节都非常重视,每一次的消毒,每一次的治疗,每一次设备调测等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医者父母心”,这句话从她们一点一滴的行动中充分体现出来。远路来透析的患者,她们为其买好早餐、午餐;患者担心做完透析后不能及时回家,她们就采取电话预约方法,不管是节假日,患者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开机透析;有的患者因错过了班车时间不能回去,她们就想办法为患者安排住宿。许多病人流着泪说:“透析室的护士真是世上最好的人,她们就是我的亲人!”

今年护士节当天,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透析室的护士们收到了患者施先生赠送的鲜花和蛋糕。患者向护士们表示祝贺,感谢医护人员对病人的优质服务。

邓冬梅

朱晓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