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拱桥社区文艺演出队正在为社区居民表演。赵雪峰 摄 |
□本报记者 赵雪峰
“生活在大拱桥社区真幸福!”
在风景秀美的浉河两岸人行便道上,经常看到两位老人在几个年轻人的陪同下,有说有笑地悠闲漫步,让人羡慕不已,直夸老人的儿女孝顺。其实,陪伴老人的并非其子女,而是浉河区五星办事处大拱桥社区的杨霞、冯家忠等青年志愿者。
这两位老人是王志顺和他的妻子。数年前,两位老人唯一的儿子在部队因公牺牲,生活来源主要靠民政部门发放的优抚款,虽然衣食无忧,但失去亲人的老两口日子过得缺滋少味。社区党总支一班子看到这一情况,便盘算着如何让老人过得更开心、更幸福。于是,社区在逢年过节带着礼品登门看望的同时,组织青年志愿者专门为王志顺老两口提供“六个一”服务,即每天一次电话,每周登门看望一次,每月陪同他们一次到浉河两岸观光、散步,每年陪老人过一次生日,每年帮助他们到医院体检一次,使老人感到不寂寞、不孤独,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现在,王志顺老两口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脸上常常挂满笑容,逢人便夸:“社区为俺做得太周到了,生活在这里感到非常幸福!”
其实,在大拱桥社区,不只是王志顺老两口有这种感受,整个社区内60岁以上的500多名老人都有同感。在这里,由45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时刻呵护着他们的健康与冷暖,尤其是23名空巢老人,更是有9个志愿服务队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常年享受到从家政服务、心理抚慰、医疗服务、法律援助等诸多方面的温馨服务。
前不久,中央文明委在信阳举行“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后,专门组织与会者到大拱桥社区现场观摩,并对大拱桥社区关爱空巢老人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下转第三版)
编者按: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多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和重大刑事案件,并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司法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试点村”称号,让人刮目相看。探究其取得这些成绩的奥秘,浉河区五星办事处大拱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林开祥一语中的:“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着力构建文明和谐社区,让更多的社区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社区党支部着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本报今日特推出专题报道,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大拱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和居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