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春富
编者按:传统观念认为,林业就是“木头”的事业;林业部门就是管“木头”的部门。然而,记者在采访了解罗山县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他们以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彻底打破传统林业观念的桎梏,实现了由单纯木材生产逐步向多元经济发展的转变,由以突出经济效益为主逐步向以突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位一体的转变,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由林业产业结构初级化向高度化方向的转变,由以国有为主向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山区林业逐步向城镇转移形成区域一体的转变。归纳其经验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林业,用科学发展管理林业,用科技支撑提升林业,用多目标经营做大林业,用市场机制发展林业,初步形成了国家、集体、公司和大户一齐上阵,独资、合股、联营多种经营,林业资源、环境和产业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现代林业新格局,充分发挥了现代林业在实现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今起本报将陆续刊发“罗山县科学发展现代林业综述”之《在传统上嫁接现代林业》、《在现代中培育规模产业》、《在产业里彰显社会事业》一组文章,或对我市现代林业建设、综合试验区建设和魅力信阳建设有所裨益。
罗山县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飞跃,用“嫁接”来比如恰如其分。因为,“嫁接”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和改造,更富于转化和创新。而正是立足于对传统林业的改造、转化和创新,罗山县初步实现了由单纯木材生产逐步向多元经济发展的转变,由林业产业结构初级化向高度化方向的转变,由以国有为主向多种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山区林业逐步向城镇转移形成区域一体的转变,呈现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衡发展的现代林业新局面。
在2008年——2012年《罗山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中,我们既看到了2007年以前全县林地面积达到103.1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7.8%,林业生态效能、经济效能、社会效能明显好转的业绩;也看到了整体绿化水平不高、林业经营管理粗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撑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何以发展速度较慢、综合效益偏低、社会贡献不大?究其深层原因,就是缺乏现代林业意识的实践,现代林业体制的创新,现代林业产业化的支撑,现代市场机制的运作,现代林业体系的保障。对此,罗山县委、县政府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着力构建林业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三大体系……”(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