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通 讯 员 何 铸
“要想发,养好鸭”。昨日,记者在罗山县庙仙乡邢桥村采访时,该村青年妇女李华告诉记者。近几年,她通过养鸭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她的养鸭场年出栏华英鸭10万多只,年收入15多万元。如今,她逢人就说:“养华英鸭帮我发了家”。
现年37岁的李华,是庙仙乡邢桥村一位普通的农民。前些年,她曾经和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但苦于没有一技之长,收入微薄。随着家乡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她萌发了回乡创业的念头。经过多方考察和比较,她发现华英鸭具有易养殖、生长周期短且传染病少的特点,规模养殖前景看好,经济效益可观。华英公司采取“公司+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免费提供种鸭、饲料、技术,并负责回收,风险几乎为零。市、县、乡围绕养殖华英鸭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更让她坚定了养殖华英鸭致富的信心。2008年年底,她回乡着手准备新建一个规模养殖小区。这时,庙仙乡党委、乡政府给了她极大的帮助,不仅帮助她解决选址、供电、供水等困难,还帮助她协调贷款。经过精心准备,她拿出多年积蓄和乡里协调的贷款共计10万元,在本村征地15亩,在华英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建起了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标准养殖小区。小区建成后,她从华英公司引进了第一批樱桃谷肉种鸭,从此,她一头扎进养鸭棚里,虚心学习,钻研技术,精心管理。天道酬勤。她养殖的樱桃谷肉鸭一年可成熟9批,每批出栏1.2万只左右,年出栏10万多只,年收入15万多元。她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鸭致富女能人。她逢人便夸:“是好政策,好门路,让我养华英鸭发了家”。她的成功引来了村民们羡慕的目光,想跟她学养殖技术的人多起来。她致富不忘乡亲,免费为其他养鸭户提供种鸭和技术指导,并回收成鸭。在她的带动下,周围有20多户群众加入了养殖华英鸭的行列。
在采访时,该乡党委书记冯伦应告诉记者,“要想发,快养鸭”。全市“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实施以来,该乡乡党委、乡政府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狠抓落实,全力服务,加强养殖小区建设,采取“小区+农户”、“大户带小户”的养殖模式,做大做强养殖产业。该乡正在积极筹建华英鸭养殖协会,以此来带动养殖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全乡已建成华英养殖小区6个,华英鸭养殖户有52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