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崔振俭

2009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今年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海峡两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作为与海峡西岸有着深厚血缘、地缘、文缘、史缘、业缘的固始县,我们认为要紧紧抓牢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全面参与海西建设,充分发挥根亲优势,打好根亲牌,为固始县的发展、海峡两岸的腾飞乃至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

一、亮出优势,增强融入信心

(一)资源优势。固始县具有发展根亲文化产业的巨大资源优势。一是固始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曾作为历史上中原地区数次向闽台移民的肇始地和集结地,尤其是唐代固始县两次大移民为东南沿海带去了百余姓氏的近两万先民,历经演变即是广为流传“客家人”的奠基者。他们的后裔渐次播迁东南亚及世界各地,固始县因而成为闽粤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世代萦怀的乡关祖地和根脉所在,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中原侨乡、客家之根”。二是有陈集乡的陈氏将军祠、大山奶奶庙和“七星拱月”祖墓地;分水乡的王审知故里旧址和祖墓地;南大桥乡和汪棚乡的郑氏祠堂旧址及祖墓地(包括郑成功衣冠冢);马堽乡的汉代江夏黄氏祖墓地遗址;郭陆滩镇的施琅祖墓地;方集镇的杨行密庙旧址、大杨山杨氏旧居地、八角井;赵岗乡张河村御史营张睦旧居遗址;胡族铺镇的三角店、苏氏三堆遗址、蓼祖庙遗址;往流镇的朱皋镇旧地和梁安滩旧地等璀璨夺目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三是固始县历史上名人辈出、灿若群星。先后涌现出楚相孙叔敖、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闽王王审知、民族英雄郑成功、靖海侯施琅、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等历史名人。四是拥有大量民间民俗活动等民间文化资源,地方戏剧有:咳子戏、灶戏、皮影戏等;曲艺有:灶书、大鼓书、评词、弦子书等;民歌有:山歌、生活小调、田歌、灯歌及革命歌曲等;民间舞蹈有:花鼓灯、花挑、犟驴、旱船、高跷等。五是全县长年外出务工人员50万人,年均创劳务收入50多亿元,外出务工身价亿元的有26人,身价上千万元的有300多人。近年先后回乡创业人员近千人,创办企业452家,吸纳近12万人在家就业。六是有“鱼米之乡”、“柳编之乡”、“书法之乡”,绿茶、板栗之乡,槐山羊、固始鸡、固始白鹅、淮南黑猪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之乡等众多荣誉称号。以上元素汇聚成了根亲文化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区位优势。固始县为河南省东南门户,南倚大别山,北濒淮河,背靠中原,面向华东。拥有34个民族、560个姓氏、167万居民,为全省第一人口大县。境内312国道、宁西铁路、沪陕高速和3条省道纵横汇接,即将开工的固淮高速连接线贯穿县城,交通便利。

(三)市场优势。即指文化消费增长的空间优势。一方面,固始县有167万人口,其文化消费需求正处于上升趋势,是一个巨大的、稳定的文化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起,闽粤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固始县热切关注,纷纷前往,正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动态的文化消费市场。

(四)基础优势。近年来,固始县根亲文化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一是全县上下对发展根亲文化产业共识的形成;二是根亲文化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根亲文化市场建设的初步探索;四是根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根亲文化园的打造及相关景点的改善和发展。如此等等,为固始县根亲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思想和物质基础。

二、准确定位,夯实融入基础

1.打造面向海西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供应的平台。固始县是农业大县,2009年全年播种粮食作物230.8万亩,总产量12亿公斤,连续6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畜牧业产值30.1亿元,居河南省第二位;水产品产量达5.2万吨,产值6亿元;新辟茶园2.95万亩,茶产业产值2亿元;蔬菜产业品牌进一步叫响,荣获了“中国萝卜之乡”称号。粮食、油料、肉类产量均位于全国百强县行列,丰富的农业资源催生了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如特色茶业、粮油生产、畜禽养殖、水产品养殖及加工等。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海西经济区发展农业必将会受到土地、劳动力等制约,因此在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的分工合作中,固始县应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抓住产业升级腾出的巨大的绿色通道,将自己打造成海西“米袋子”和“菜篮子”。

2.打造面向海西的劳务输出平台。固始县是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转移就业压力较大的县。从流向看,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不断优化升级,海西经济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结构性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全国沿海大部分地区都普遍出现“民工荒”,为破解劳动力资源紧缺“瓶颈”,沿海用工需求量大的城市纷纷到内陆城市设立劳务输出基地,固始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放大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从趋势上看,是新形势、新条件下壮大固始县工业企业的重要选择和有效途径。就是要抓管理,健全组织,强化管理;抓服务,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全程跟踪;抓培训,加强技能,提高劳动力“性价比”;抓维权,维护合法权益,加强与海西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建设面向海西的“人才库”。

3.打造面向海西的旅游休闲平台。海西经济发展区经济发达,工作节奏快,人民生活富裕。旅游消费渐成热点。与海西经济区有着同根同祖的血脉联系的固始县,旅游联系肯定会越来越密切,也必将成为固始县旅游的主要客源地。海西居民生活水平高,旅游消费潜力巨大,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来固始县寻根游的人数必将进一步加大,固始县也必将成为海西的“后花园”。

三、抢抓机遇,提升融入水平

抓住海西发展的机遇就是抓住了固始县经济发展的命脉,而根亲文化就是贯穿这条命脉的主线。我们就是要切实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促进固始县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1.用政策融入。在县级成立专门研究机构,探讨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密切关注上级部门出台的对接海西经济区的优惠政策,认真分析研究,提高利用水平,制定符合固始县实际的政策措施和对接方案,加快融入步伐。

2.用项目融入。项目的对接是融入海西的切入点。围绕产业结构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根亲项目建设等方面,编制出详尽的项目目录,主动到海西招商,做强根亲文化万里行系列活动品牌,并适时举办投资项目对接洽谈会,做细、做实有效投资合作意向的企业和项目的对接追踪工作,加强与海西的合作。

3.用产业融入。突出固始县产业发展特色,加强研究海西与台湾产业转移方向和投资动态,主动寻找有利于产业链延伸、协作分工的产业,积极开展与台湾农产品加工业的对接,主动参与海西产业分工协作。

4.用情感融入。固始县是海内外知名的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千百年来,根在固始县的闽台同胞,把祖地固始县这个难忘的故土记忆,写进家谱,刻进祠堂,融入世代延传的血脉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固始县的姓氏迁徙资源,构建寻根朝觐圣地,进一步加大根亲文化景区、景点建设,挖掘整合全县根亲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发展根亲文化的强大合力,把固始县的资源优势宣传出去,以情感呼唤广大固始县游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构想中的“海峡城市群”核心圈由台北、高雄、台中3大都市圈与福建福州、宁德、莆田、泉州、厦门、漳州6个都市区构成。之外,还涵括潮汕都市区、温洲都市区和梅州、龙岩、三明等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对接长珠三角洲,辐射长株潭、环鄱阳湖、武汉、合肥等都市圈,形成两岸城镇密集区。专家指出,海西城市群是两岸合作发展的核心和枢纽,随着该区发展水平的提升,两岸城市有机分工、互动发展格局将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