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以来,中国各地菜、豆、米、水果等价格一路提升,“菜篮子”产品价格大涨引发各方关注。从市场观察,有三大因素推动全国食品和副食品类价格走高。
笔者近日走访几大超市,市民普遍反映,今年蔬菜价格都在上涨。每市斤蔬菜上涨0.5元至1元人民币,甚至2元,涨幅达3成至一倍。一位姓张的阿婆告诉笔者,西红柿4月底比4月初上涨了三成,1斤4元。绿豆1斤10元,比肉都贵。
据各地媒体报道,今年全国各地的“菜篮子”产品价格大涨。北京蔬菜均价涨两成,南京单价一元钱一斤的菜已难找,银川4月份蔬菜价同比去年上涨34%,安徽白菜价直逼肉价,蔬菜欠收农民被迫上街买菜。
菜价上涨的原因首先是气候异常,导致农产品收成不佳,市场供应紧张。今年开春以来,海南经历数次大热大寒且遇干旱,许多热带水果落花落果,产量低下。今年全国气候北寒南旱,农作物受损严重。
其次,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经销商等中间环节截留利润。水果、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商告诉笔者,往年蔬菜批发利润较薄,今年以来菜价持续上涨,不少蔬菜批发商赚了钱。还有一些游资利用信息陷阱,联手炒作大蒜、绿豆价格,助推市场菜价上扬。
再次,温和通胀的预期效应显现。今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10年《农村绿皮书》预测,今年粮食生产价格上涨率可能超过5%,进而带动农产品价格总体上涨4%。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也预测,今年全年CPI将同比上涨3.5%,超过3%的温和通胀警戒线。
今年5月10日起,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此举旨在管理流动性和通胀预期。
另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5月11日,蔬菜价格连续一周下降。猪肉价格全部下降;鸡蛋价格连续9天持平;牛羊肉、水产品、水果、食用油价格微幅波动;成品粮和奶类价格基本稳定。
(王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