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刚 家 福 韩 浩
“公章腰里挂,办公大树下,活动租场地,开会支书家。”这是前些年淮滨一些群众对本村党支部、村委会等村级组织无活动阵地和办公场所的戏谑说法。群众的调侃是轻松幽默的,但是村级组织的这种窘境给人的感觉却是沉重的,它不仅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淮滨县对此高度重视,自2007年以来,始终坚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和推动农村快速发展的一项强基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截至2009年年底累计新建和改造了13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建推进机制,促工作落实
2007年1月初,淮滨县委组织部派出8个调查组,分赴全县17个乡镇,对所有村两委办公场所逐个进行实地察看,并当场拍照,用镜头如实记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室外全貌、房屋状况、办公设施和制度建设情况,同时逐一登记清楚,建立了一个详实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图库。
对于房屋面积不足70平方米或办公室已成危房的,均视为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上那些连危旧狭小办公用房都没有的村,2007年全县共排查出56个亟须新建或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村。县委组织部定于2007年年底以前完成首批56个活动场所建设任务。2008年,县委组织部又经过摸底调查,倒排了77个尚需新建或改造活动场所的村,定于2009年全部建成使用。
2007年年初和2009年春,县委组织部先后分两次同乡镇主抓党务的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活动场所基建任务的乡镇党委委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分别签订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县建设局向乡镇印发了活动场所工程建设进度表,细化了工作流程,要求各乡镇倒排工期抓施工,务必在规定期限完成建设任务。
拓筹资渠道,减村里负担
进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解决资金问题是关键。淮滨县本着不让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负担一分钱的原则,坚持“多条腿走路”,实行“多元化投入”,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即争取项目支持一点、县乡财政补贴一点、县直单位帮扶一点、成功人士捐助一点、投工投劳节省一点,很好地破解了建设资金这一“瓶颈”问题。(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