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卫敏丽 魏 武
5月12日是我国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灾从社区做起”。由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力推的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活动,正在通过示范效应,逐步增强公众的减灾意识,推动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
社区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着力提高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不仅能发挥社区在第一时间应对灾害、减少伤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重要作用,而且关系着减灾防灾的最终效果。
目前,各地防灾减灾工作积极推进。北京市提出细化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标准,对建立防灾减灾培训基地,配备防毒面具、逃生绳等必要的救援避险物资和装备等都作出具体规定。上海市构建了以“全过程减灾管理、全灾害危机管理、全社会参与管理”为特征的城市社区综合减灾模式。还有许多城乡社区通过动员群众参与预案编制,进一步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防灾减灾工作标准、模式和预案的细化、完善以及操作性的提升,让这项工作稳步推进、落到实处。
必须承认,当前基层和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依然不少,许多地方防灾减灾工作还比较被动,一些人对灾害存在侥幸心理,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将增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能力上升为一种社区和全体居民的自觉行动,才能与政府形成合力,实现防灾减灾能力的全面提升。
在这方面,地震多发国日本强化社区防灾救灾能力,依靠以居民为主体的防灾组织——自主防灾会的力量,大力推动减灾社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推动社区减灾,首先需要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基础教育、大众传媒和社区宣传栏、橱窗等途径,普及灾害知识和避险常识,举办各种应对灾害的演练,让社区居民掌握应急、自救、逃生的本领,增强抵御灾害、自我保护的能力。
减灾从社区做起,需要落实社区各项减灾措施,整合各类基层减灾资源,动员鼓励社区成员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着力提高社区防范抵御各类灾害的整体能力。
推动社区减灾,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不可缺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堡垒作用,有效调动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防灾减灾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出力的局面,防灾减灾这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才能起到整合力量、发出合力的重要作用。(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