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闯市场、求发展。二是依托羽绒大市场,组建羽绒行业协会。羽绒业是光山的品牌产业,紫水辖区羽绒业从业人员近16000人,年收益近3亿元,紫水办事处通过规范羽绒市场,拉长产业链条,组建羽绒材料大市场,做大做强羽绒产业。同时还利用东城现有的40多个建筑公司、建筑队,吸纳被征地农民和近郊农民2000余人从事建筑业,让农民农忙种田、农闲赚钱两不误。三是利用近郊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农家饭庄、农家乐园等产业。目前余集、前楼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的产品已远销北京、武汉、郑州、西安等地,从业人员600余人。马湾、徐店近100座蔬菜大棚粗具规模,三里桥的清明庄园、徐店的环岛庄园、五里墩的“水上云间”、马湾的“农家小吃一条街”已形成了典型带动效应,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3000余人,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正在紫水持续扩张。

超前规划,全面推进中心村镇建设。以三环路、大广高速连接线为轴线,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在五里墩、三里桥、徐店三个村(街)采取“以老宅基地调新房”的办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筹建三个农民新村聚居点,用3年至5年时间,规划新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既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的对接,又可腾出土地1500余亩,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文化带旅游,促城乡一体化发展。紫水办事处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物流中心,是司马光的诞生地,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邓颖超的祖居地,历经200多年风雨洗礼的紫水塔矗立在紫水大地,文化活动中心、司马光广场均在该辖区,茶具博物馆正在筹建中。该办事处坚持以文化促旅游,一是收集整合光山智慧轶事、趣事,组织光山传统的中医术、刺绣、手工艺等民间艺术和智慧,组建“紫水智慧陈列室”;二是沿大广高速出口至滨河大道兴建“光山智慧碑林”,把光山古今伟人生平业绩用碑林形式垂青在紫弦大地,教育后人,启迪来者;三是在辖区中成立“司马光智慧研究会”,在司马光基金中增设“智慧之星”奖,以此激励紫弦儿女传承司马之光,溢彩智慧之乡。

如今,紫水大地处处洋溢着建设热潮。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紫水一定会勇立农村改革发展的潮头,未来的紫水一定会璀璨夺目,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