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北京市住建委5月1日公布北京楼市新政中“同一家庭限新购一套商品住房”的实施细则。新政规定:从5月1日起,购房人在购买房屋时,还需要如实填写一份《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如果被发现提供虚假信息骗购住房的,将不予办理房产证。(据5月3日《新京报》报道)

与此同时,央行决定从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楼市的不利十分明显,因为对楼市的放贷经过几次楼市紧缩政策后已十分紧,此次调整令银行的贷款空间更小,可获贷款更少。显而易见,中国楼市正在遭遇中央与地方的一系列组合重拳打击,有利于房价加速回落。

4月17日出台的“国十条”,被舆论解读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北京此次出台的“京12条”,业内普遍看法是比“国十条”还要严厉。毫无疑问,北京规定“一户限购一套房”抬高了投资房地产的门槛和条件,继续剑指炒房;购房须查验户口簿、结婚证,目的是不给炒房者机会。但我认为这一“限购令”的实际效果很有限,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首先,这是一项临时性措施。临时性措施如同“止疼片”一样,对房价而言只能发挥临时降温作用,并不能真正改变市场预期。只要炒房客预期房价继续上涨,“一户限购一套房”的规定就难以真正阻挡炒房,炒房客就有可能千方百计绕开此政策规定。

其次,“一户限购一套房”规定有漏洞。炒房客既可以借用暂时不买房人的身份证来炒房———有报道披露深圳等地就有人用麻袋提着身份证来炒房,还可以通过假离婚等方式来炒房———先离婚买房,买了房再复婚。据报道,为规避二套房贷的高额利息,不少缓婚、假离婚族开始涌现。对于这些政策漏洞会不会打补丁、能否彻底修好漏洞?还有待于观察。

再者,监管部门如何发现购房者提供虚假信息骗购是个问题。这是因为,民政、房管等部门是否完全联网很可疑,有报道称北京各区县房管部门都还未完全联网。

基于以上原因,在我看来,从表面上看“一户限购一套房”对投机炒房很有杀伤力,但实际止疼效果很可疑。只要政策漏洞存在和房价预期不变,表面上再严厉的政策其实都是“纸老虎”,但调控楼市需要的是“真老虎”、真功夫。

显然,遏制炒房的“真老虎”是房产持有税或者物业税,对多套房产、高价房课以重税,以增加炒房风险和成本。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税种“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究竟是因为技术原因还是政府决心不够,导致房产持有税迟迟不能出台,公众不得而知。

有人或许认为,在房产持有税一时半刻不能推出的情况下,出台“一户限购一套房”这样的“止疼片”也有必要。但我以为,关键问题是“止疼片”实际作用有多大,“止疼片”和治本之药能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对接?

如何才能及时有效打击投机炒房?一向为开发商代言的“地产总理”任志强这次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只要增加购房之后的限售、禁售期限,用不着用二套、三套、多套房的差别信贷就完全可以将投机客挤出楼市。我们为何不试一试这些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呢?

其实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遏制房价还是打击投机炒房,我们总是把政策设计得异常复杂,不但增加了调控成本,而且因为政策复杂而漏洞百出。我们为什么总是忽视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原载《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