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2009年至2012年中国保健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目前保健酒销售额以每年30%以上速度增长,赶超白酒增速,2009年保健酒市场消费规模突破120亿元。在保健酒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市场的乱象,有数据显示,全国有3000多家做保健酒的企业,真正拿到“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的不到20%。

笔者近日走访市场发现,大小品牌的保健酒充斥每一个渠道,在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下,绝大多数消费者只看宣传,不看药材的实际功效,专家指出,这给保健酒的饮用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在保健酒消费规模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整个行业却展示出“千军万马齐上阵”的种种乱象。前来购买保健酒表孝心的李小姐感到很困惑,“价格相差太大,不知道该如何挑选,只能看广告宣传。”李小姐表示,她无法从表面上分辨出市面上保健酒的功效差异,往往依赖广告宣传。笔者就此采访了20多位消费者,他们与李小姐的心态颇为接近。

有关专家指出,保健酒企业在宣传时,存在着夸大其词的嫌疑。实际上,保健酒作为保健食品的一种,通过国家批准的主要就是抗疲劳和免疫调节两项功能。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某保健酒产品号称“纳气补肾、助阳益精”,也有一些产品称可以“治疗失眠、前列腺疾病”等。一些企业为了扩大产品的销路,将保健酒的保健功能定位很广,甚至一味强调产品的药用效果。

即使是一些正规的保健酒,也因为没有在标签上标示出详细的禁忌人群而遭到消费者的质疑。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市场上只有少数几种在外包装标签上注明饮用警示,如“本酒不适用于未成年人、孕妇、心血管病人‘以及’体弱者、免疫力低下者慎用”等,而大多数保健酒都缺乏这样的消费告知。

专家建议,市民购买保健酒的时候,最好能认准“蓝帽子”标识,选择标有“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的正规保健酒产品。

(陈福香 俞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