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杰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淀,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文化不仅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还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对人的作用更加凸显,它不仅能塑造人、激励人,而且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文化建设不仅重要,而且十分必要。学校是培育人的主阵地,建设校园文化更有它的特殊意义。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校管理者们致力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还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可以说都有一定成果。校园文化浸润到中小学生灵魂深处,影响和熏陶着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甚至制约着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问题表现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认识片面。有的校园文化建设者认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是校园图案、景物建设,不把教育教学设施视为物质文化,甚至把校园图案、景物建设与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对立起来。只要讲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热衷于校园图案、景物建设,而不去进行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殊不知,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是学生求知、求美的重要载体。没有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就很难让学生在求知、求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2.校园图案、景物物质文化建设没有真正成为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目前农村中小学在进行校园图案、景物等物质文化建设时,不注重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所制作的图案、景物等成为校园的装饰和摆设,而不是文化标志、文化符号。因此,它不能产生丰富的文化昭示,也陶冶不了中小学生的情操。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雷同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然而,一些学校“千校一面”,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说到根本就是没有从本校的传统和地域文化出发去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因而没有形成学校自身文化。
4.校园文化建设文本化。有些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没有践行已建设的校园文化,只是装饰、摆设。久而久之,这些文化便失去了生命力和鼓舞的力量。这种文本化倾向较为普遍。
5.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励志向上、潜移默化、建筑人格、表现精神、展示形象、提高品位的重要体现。学校是一个园,有它的空间,文化建设应该有一个主题脉络,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整体。这样,才有氛围,才有凸显,才有感染。可是,有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较孤立,支离破碎,没有主题,因而缺乏应有的效应。
二、对策
1.要研学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知识,是组织文化派生出来的。要想建设好校园文化,必须研学文化,要掌握校园文化含义、结构、形式、特征和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建设校园文化。
2.要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蕴。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尤其是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时,一定要考虑本学校的文化传统、文化背景、文化积淀和所在地域的文化意识、文化观念和文化品质。所制作的图案、景物一定要成为文化标志和文化符号。只有这样,校园文化才有灵魂,才有目标,才有价值,才有导向,才有特色。
3.要践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就是利用文化的功能,追求环境育人理念,实现浸润中小学生灵魂的目标,达到营造氛围、陶冶情操、构筑健康人格、全面提高素质之目的。所以说,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去践行,切不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践行校园文化一定要经常、持久,要形成行为习惯,这样才能避免校园文化文本化,才能实现建设校园文化的本质价值。
4.要系统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要有一个整体观念,要有一个系统设计,像散文那样,“形”散而“神”不散。要有一个主题思想,要分区域表现这个主题思想。让校园文化主题鲜明,系统严谨。
5.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都要受本校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建设校园文化要从本校实际出发,突出学校个性特色,这样的校园文化不仅不雷同化,而且根植于历史和社会之中,这样的校园文化方有生命力,也有说服力,也易践行,也便于内化成素质。
(作者系潢川县教育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