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涛
我国每年新增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收入不高,立足未稳,正处在创业的起始阶段,解决这部分人群的住房难,政府应承担更多责任
北京上地,后厂村路两侧是两个世界:南边是上地软件园,绿地成片,写字楼矗立;北边不远是唐家岭村,环境嘈杂,街巷狭窄,在农民修建的简陋房子里,聚居着成千上万的高校毕业生和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被称为“蚁族”。日前,唐家岭整体改造工程已启动,几万名“蚁族”即将搬迁。但是,唐家岭现象是怎么产生的?“蚁族”们将搬到哪里?是不是还有类似的张家岭、李家岭?人们很关注。
走进唐家岭,看见的是一张张年轻人的脸。这里本地村民只有3000人,外来人口却超过5万人。其中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等工作,平均月收入低于2000元。他们住在五六层高的简易楼里,每个房间面积不足10平方米,很多都是两三个人挤在一起。
房租便宜,生活成本低,是唐家岭的吸引力。这两年,高昂的房价让大多数老百姓望房兴叹,对新毕业的大学生、刚刚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买房是件遥远的事。目前,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是廉租房,保障的对象是城市低收入家庭,他们难以享受。城市商业化的租房市场供应有限,价格不低,也不适应他们的需求。这些漂泊在城市里的“夹心层”,他们的房子在哪里?
居者有其屋,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我国每年新增数百万高校毕业生、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收入不高,立足未稳,正处在创业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住上合适的房子,离不开政府的制度支持。今年,我国很多城市推出了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重庆等城市已经宣布,在供应对象中取消户籍限制,将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范围内。“夹心层”的苦涩已经铺陈于公众的视野,解决他们的住房难,有了清晰思路。
公租房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平抑房价的重要办法。有了公租房,就能给年轻人吃一颗定心丸,建立一个“缓冲期”,不必刚结婚,甚至刚毕业、刚工作,就急着买商品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
其实,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政府主导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韩国针对不同的人群,分别提供永久租赁房、公共租赁房和国民租赁房三种住房支持。新加坡的公租房被称作“组屋”,由国家统一规划,保障了80%人口的住房需求。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现在,北京市确定,在唐家岭改造工程中,将为“蚁族”量身建设1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期待唐家岭的改造成为典范。将来,能有更多配套齐全、交通方便、价格合适的公租房提供给刚刚就业、进城的年轻人。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关怀的温暖。
(原载《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