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温州4月28日电(记者 张和平)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毕业时持有毕业证、职业证和顶岗经历证(经验证书),在就业时感到特别“吃香”,这主要得益于学院实施“校企一体、产教一体、学用一体”的开放办学模式。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高等学校,但校园内外厂房、园区林立,集聚着各种产业,连接着一个个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办产业园区,诸如制鞋、眼镜、服装、打火机、低压电器等温州优势产业的知名企业,以及学院与政府、传媒、科研机构联合创办的文化创意园、知识产权服务园、电子信息科技园等。
在这里,学生的课堂既是教室,又是名副其实的工厂、商店、公司或园区。社会与市场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服务的对象。通过这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核心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这里97.3%的学生毕业后持有可融通的“三证”:毕业证书、职业证书和顶岗经历证书(经验证书),因而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毕业生的就业率连年高于本科生,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
印刷业是温州一大支柱产业。人们看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一家知名印刷公司结成“联盟”。借此平台,学院实施“学做一体、工读一体”的学教模式。在教师和企业工人师傅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这一专业的学生全程接受制版、各色胶印、印后加工、质检、仓库管理等10个岗位的技能训练,学习生产工艺、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并接受相应的岗位技能考核。实习合格的,获取课程学分并颁发顶岗经历证书。同时,通过实训基地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毕业时,最终实现“三证”融通。这“三证”便是毕业生走出校门顺利跨入市场、进入就业岗位的“特别通行证”。
日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对“浙工贸”现象进行了深入研讨和总结,国内众多专家、学者高度肯定“浙工贸”这一创新的教育模式,认为这是我国教育界创建与实践“教育服务型高校”理念的一个典型,它将社会需求导向与教育服务行动相互依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具有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