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哪个也没有信阳的干部精神状态那么好,干事创业的劲头这么足,发展的思路这么广。大家争着干、比着干、抢着干、学着干,而且没怨言。”近年来,来过信阳的人、尤其是到信阳采访的中央级媒体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中央级媒体记者走遍全国各地,而每次来信阳后却感到有很多新闻点可写、值得写。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弘彬、《经济日报》记者冯举高就被我们信阳的这种现象所感动,先后多次来信阳采访、报道。本文是他们在4月19日出版的《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15期上推出的又一篇采访报道,用他们的话说:想以此报道为中部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信阳经验”。

河南省信阳市,中国中部典型的“农业大市”,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近3年来,信阳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台阶,并正在向1000亿元大关迈进。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等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河南省首位,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居该省第五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该省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该省先进行列。

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信阳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20强中小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首届“中国创业之城20强”等,且均为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信阳如何突破了农业大市的环境之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弘彬 《经济日报》记者 冯举高

河南省信阳市,位于河南南部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革命战争时期,从这里走出了多支红军主力部队和百余位将军。在过去,由于长期受困于“以农为主、一农独大”的农村自然经济发展格局,信阳这个典型的中国中部“农业大市”远离大城市,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水四山五分田,其中半分是茶园”,既无特殊的经济资源,又无雄厚的国有资本——建市之初,没有一家省属或中央企业。

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重地的信阳,在此条件下如何实现率先发展?中共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表示:值此深入总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把“执政能力”作为最大的政治资源,把“执行力”作为最大的行政资源,把“环境建设”作为最大的发展资源,把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经济优势,自主发展,不等不靠,就是信阳的发展经验。

据统计,近年来信阳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越5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台阶,2010年已开始向1000亿元大关迈进。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等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河南省首位,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居该省第五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该省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均进入该省先进行列。

打造返乡农民工的“回归地”

作为农业大市,为彻底破解“三农”难题,信阳市主动申请搞农村改革试验。2009年4月,信阳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为全省唯一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省辖市的农村改革试验区。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信阳全市创办土地信用合作社206家,建立土地流转中心197个,流转总面积745万亩,其中40%的耕地、43%的林地得到流转,流转土地千亩以上的344户;基本形成了“土地银行”、股份合作、企业租赁、能人承包四种模式和产业化带动、合作化拉动、机械化推动、惠农化促动四种经验。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14.6亿斤,占全省1/10强,占全国1/100。

与此同时,信阳建立了市县乡三级担保网络,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比达到80%左右,全市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279家,激起了农村金融改革一池春水,有效地改善了农业投入。2009年,全市新发展61万农户参加3084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占全市农户总数的40%。有12个农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信阳毛尖、华英鸭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良好的政策环境不仅有力高效地促进了“农业大市”的转型,而且还为返乡农民工创造了安居乐业“回归地”。截至去年年底,农民工返乡创业2.6万多项,总投资达150多亿元,带动就业40多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十分之一。

“生态立市”

优越的生态环境,为信阳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后劲。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在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这里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新县、商城县等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全市水土保持良好,空气环境质量居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是河南省最好的两个市之一,人居环境良好,是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信阳市委、市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挑战。

经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该市提出了全市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的口号,树立起“生态立市”和“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思想。据介绍,几年来,信阳实施了以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为重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各县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模式,探索出了作为经济欠发达而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大市靠生态脱贫致富,依生态强市的多样化生态经济模式。

2005年,全市八县两区整体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信阳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省级文明城市。

优化审批制度吸引巨资

信阳市是全国44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尤其是撤地设市以来,信阳交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沧桑巨变。

据统计,2004年至2008年,全市共投入各项交通建设资金180亿多元,其中,争取市外资金约120亿元。全市公路总里程居全省第二,通达城乡的10条省道和密布豫南大地的农村公路网,加上正在建设的淮河航运工程,构建形成了全市以550公里铁路为全市经济“大动脉”、以440公里的高速公路为市域经济发展“主骨架”、以1452公里的干线公路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活经络”;以2.2万公里农村公路为遍及全市的“毛细血管”的综合交通网络。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