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童

“我早就想在家乡养鸭,在湖里放养也不是办法。现在好机会来了。”息县曹黄林乡谢老寨村村民汪贵珍说。近日,她刚刚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养殖小区建场培训会。

和几年前养猪的农民纷纷建养猪场一样,他们如今都在琢磨如何进行工厂化养殖鸡鸭。汪贵珍说的在湖里放养鸭,是一种家庭式散养。

曹黄林乡养鸭最出名的要数六里井村的余祥义。他家放鸭十几年,常年放养有2000只麻鸭,最多的年份放养有7000多只。余祥义是这样描述养殖收成的:“主要靠收鸭蛋卖,不行了卖鸭子,一年下来一只鸭子满打满算能挣四五块钱。”

至于投入,他说:“投入也不很大,主要是鸭苗,靠着水库,多少喂些粮食。”

汪贵珍一直念叨着养鸭,丈夫谢强鼓励她买些鸭苗,也到湖里去放养,她一直没做,按她的说法那“不是办法”。然而,“馅饼”从天上掉下来了。“我记得很清楚,农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我在家看电视,看到市委书记王铁在全市‘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动员会上说,要发展农户为华英养鸭。”汪贵珍说,“后来听说投资要30多万元,还有建场的十几亩地!这几天我天天和当家的来乡里问这事儿!”

乡里确实管这事儿,干部都帮他们夫妻出主意鼓劲。情况比想象的要好,鸭场建好政府将补贴7万多元,还承诺帮助他们办贴息贷款。县畜牧局给他们联系了技术员,还安排他们夫妻一起参加了县里举办的培训会。

“人家华英的老总都说了,只要按要求做,每只鸭子铁定挣一块多钱,一年我们两口儿能养10万只以上!”汪贵珍掩饰不住满心的欢喜,“现在就想开始干,给华英养鸭!”

“华英老总说按要求做,咱肯定按要求做!”谢强说,“苦点累点咱都不怕,现在就等来人看场地指导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