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仁伟 刘 威
“没有供电部门的支持,就没有车云山茶产业发展的今天。”4月9日,浉河区董家河乡车云村委会主任周家军讲述了他们用电的坎坷经历,而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购柴油机发电 只供照明
据周家军介绍,车云村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茶产业的发展却十分缓慢,“归根到底是用电没有保障。”
茶叶一般是白天采,夜晚炒,隔夜的茶叶品质就大大降低。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和资金的限制,车云村通电的时间很晚。通电前,茶农只能在昏暗的柴油灯下炒制,四处飘飞的油烟影响茶叶的色和味,有时一不小心油灯碰掉到茶锅,一锅茶叶就此报废。同时,手工炒茶火候难以掌握,温度忽高忽低,茶叶质量不高。
1988年,村民们购买了两台5千瓦的柴油发电机,在炒茶季节的每天晚上发电,电量只供照明,不供炒茶。
搭接外省电网 捉襟见肘
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炒茶工艺的提高,迫切需要使用炒茶机,使用大电网供电势在必行。
1992年,车云村通过村民集资的办法,从外省电网接来一条20000米的10伏线路,全村共用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大家满心欢喜地买回炒茶机准备大干一番,但不久便有些失望。由于变电站建设标准较低,又处于电网的末端,电压很低,炒茶机难以使用。每晚用电高峰时,电工李后军就蹲守在变压器旁,当看到低压出线线夹烧红时,就通知每户茶农关掉路灯等不必要用电器,降低用电负荷,若还是不得缓解,就协调大家轮流炒茶。
“千万不能让变压器烧毁,要维修必须先凑钱交到20公里外的供电所,层层上报,没有十天半月用不了电。”李后军说。1998年春节的一场冰雪压断了线路,40多天后才恢复通电,这期间每夜还得派人守着线路,防止被盗。用电没保障,大家也不敢过多地购买炒茶机,茶叶种植面积增长缓慢,茶产业发展停滞不前。
并入信阳电网 用电无忧
2007年,信阳供电公司决定对车云村进行供电,投入1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茶乡电网。
该村到处是悬崖峭壁,施工难度大,绝大部分电杆坑需要爆破,最多的一个坑爆破了27次。山路不通,一根电杆需要汽车、马车、人抬3次搬运,40多人耗时一天才能抬到位。经过3个月的努力,一条新线送进深山中,变压器也增至200千伏安,低压到户线路也得到改造。“担心我们的电不够用,供电公司今年又在董家河乡建设一座35千伏的变电站。”周家军说。
“供电服务更是没话说,电工们随叫随到,还经常上门帮助安装炒茶机,检查用电安全。”周家军回忆说,去年4月21日23时,线路遭雷击停电,他连忙打电话向供电所所长张金明求援,答复是3路巡线员已冒雨出发了。不到40分钟,电就来了,山高林密,白天就很难行,雨夜排障的困难可想而知。
用电有保障,炒茶机被大量购入,一些宜种茶的山地全部得到开发,现在全村147户全部种茶,茶园面积有3000多亩,茶叶品质越来越高。“我们的茶叶到不了市场,全部是别人上门来买,有的茶叶1斤能卖到3000多元。”茶农伍德军喜滋滋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