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 童

面对当今的网络世界,我有时想自己是落伍了,从早年的“美眉”,到后来的“杯具”,再到今天的“内牛”,开始一种新的学习似乎势在必行。

芙蓉姐姐跳红的日子,我清楚了一个词的含义——淡定,某日里看到“凤姐”的一些事,还以为红学又成网络显学了呢!稍加关注,便时时地忍不住要冲动到想大骂一场,最终还是淡定一番,毕竟,文化是多元的,如同生物群落一样,能引发如此大的关注与谩骂也不失为一种适者生存的方式。

有时我想,我们的文化到底怎么了?一边是儒学的复兴,一边又是网络媚俗、卑微浅薄乃至野蛮文化的窜红。如此以往,我们的社会文化会走向何方?进一步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家园?

批判凤姐是没有必要的,对大多数关注者来说都是偶尔路过,只是被她的怪异或者脱俗的议论所撩动,至于说给她以肯定或者为她的这一切买单,相信不多情愿,毕竟: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即便如此,至少折射了我们当前的文明状态,人们的心灵已经缺乏感动,异类更多的时候能够打动人心。

想起幼时思想政治教材里一句很经典的话: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大多数的国人是温饱之后衣食无忧的状态了吧,说“饱暖思淫欲”显然言重了,但需要确实上升到马斯洛所说的高级需要了,各种“高峰体验”成了需要的根本内容。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焦虑,焦虑的进一步便是发泄,“凤姐”等现象确实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渲泄深度焦虑的机会。

然而我们的文化是有尊严的,摒除因为漠视科学技术而带来的百余年屈辱,我们的文化事实上是人类文化的先进者。还有什么比《易经》、《道德经》更能洞察宇宙世界和自然万物的哲学吗?还有什么比诸子百家的学说更能展开人类思想与社会人生的大讨论进而厘清人类更好地生存吗?这一切的一切又什么时候和卑俗与浅薄相关了呢?窜红了的凤姐是能够给我们更先进的文化体验,还是推进了我们文化的复兴?拒绝这些现象是一种尊严。

百家争鸣是一种高境界的思想对话,庄子与惠施的激辩是一种智者的汇谈,也用我们积淀了三千多年的文化去批评一下凤姐吗?至少是一种文化上的不对等吧。如果不是屡屡挨骂,当年的梁实秋又怎么能引发那么多的关注,换一种说法,能让鲁迅先生不停地去骂他,至少他也是一个文化的巨人(能将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成中文的有几个人呢)。

沉默,有时是不能说话,有时是不必说话。沉默也是一种涵养,谚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但愿能给阅者一份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