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景
2009年4月22日,是浉河区五家店镇洋河村茶农黄心谋终生难忘的日子,市领导钟家智与浉河区区委和市工商局的同志一起来到他的农家小院慰问,并为他送来了一车春耕急需的化肥。更让他欣喜的是,市工商局局长雷生云与他签订了帮扶协议,18名工商干部分别与该镇返乡务工的18名农民结成帮扶对子。
黄心谋是市工商局近年来实施“品牌兴茶”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几年前,他承包了4000多亩荒山种茶,却苦于没有资金,工商部门积极帮他融资,为他争取到了政府扶贫款项。经过几年努力,他的茶叶种植已初具规模,在工商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绿然茶叶公司,注册了“绿然”商标。为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市工商局为他的公司量身制作了宣传网页,在信阳信息港“红盾网”发布信息,并帮其创建了知名商标,树立了公司形象,扩大了产品销路。黄心谋激动地说:“没有工商局,就没有绿然茶叶公司,是工商局让我这个普通的农民成了企业的老总,实现了我创业致富的梦想。”自2008年以来,全市已有2000多名像黄心谋这样的茶农通过“品牌兴茶”工程走上了致富之路。
去年以来,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市工商局以培育、指导、培优、保护茶品牌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品牌兴茶”工程,强力推进以“信阳毛尖”为代表的茶叶商标品牌基地建设,积极扶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引导茶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拓展茶产业发展空间,拉长茶产业增值链条,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信阳毛尖”、“固始云雾”证明商标2件,“龙潭”驰名商标1件,“文新”、“九华山”等著名商标13件,“蓝天”、“新林”等知名商标23件,以及其它260余件注册商标的茶叶商标基地,全市茶叶加工企业已达60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10家,年产值30亿元,社会效益近百亿元,使茶叶生产成为我市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兴 茶
自200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信阳茶都”,将发展壮大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制定了《“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振兴信阳茶产业的战略目标,市工商局认真研究,创新职能,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