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安 甘家武 郭海平
熟悉他的人,都说他对武装工作有着春天般的关怀;了解他的人,都称他对武装工作有着夏天般的火热。他就是浉河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霍勇。
几年来,浉河区武装工作在他的关心支持下,红红火火,硕果累累:被四总部表彰为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先进单位,被河南省军区表彰为人武部全面建设达标先进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财务正规化达标先进单位,被信阳军分区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用“第一观念”抓武装
“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是兼职更是实职,要负起第一书记的职责,承担起第一书记的义务。”霍勇经常这样说。
2007年12月,霍勇调任浉河区委书记第一天,就到区人武部看望干部职工,并深情地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人武部的一员了,同大家一道把武装工作做好是我的责任。”
上任不久,霍勇就带领区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区人武部和驻地部队调研,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规定》、《党管武装工作督察制度》等,对地方党政领导履行武装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全过程督察。同时规定,对阶段性、紧急性任务,必须确定分管领导、牵头单位负责人、协办单位负责人及完成时限;兵员征集、军转干部安置、专职武装干部纳编、武装工作经费(器材)保障等难度较大的工作,都由党政“一把手”签订责任状,按职责分工抓落实。
每年“八一”节他都邀请军队院校专家为辖区科级以上干部作国防形势报告、组织区四大班子领导过军事日;同时,他还坚持把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职责考评的一项内容,开展履行党管武装职责的述职、“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有效地强化了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意识。
在“第一时间”解难题
“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就要关注国防利益,在‘第一时间’解难题。”霍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8年1月,一辆崭新的作战指挥车在浉河区人武部营区停下。霍勇满面春风地走下车,与早已等在楼下的人武部干部职工一一握手,并郑重宣布:“从今天开始,这辆指挥车就归人武部了。”
武装工作无小事,事事关乎大国防。凡是涉及武装工作的事,区委一律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解决。几年来,该区除在保证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国防动员、正规化建设等经费及时到位之外,还将人武部职工医保、养老保险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区财政尚不宽裕的情况下,该区还根据工作需要增拨办公、国防教育、兵员征集等专项经费,有力地保证了武装工作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
“抓武装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关键要落实到军事斗争准备行动上。”浉河区作为中心城区,是信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提高民兵分队快速动员能力,霍勇和人武部领导一道深入乡村调研,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依据担负任务,确定民兵专业和规模,把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专业对口人员和科技人才编入民兵组织;对长期不在位、专业不对口的兵员进行调整;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线,民兵组织向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加强民兵动态管理,掌握兵员位置,确保随时联得上、召得回。2008年5月,军分区领导对民兵应急分队骨干人员进行紧急拉动时,该区由于方案制定科学,骨干素质过硬,在最短的时间内齐装满员地到达集结地域,受到了军分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让“第一要务”促双赢
“有的人认为,武装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和平时期,武装工作同社会经济发展联系不大,派不上什么用场等,这是错误的观点,只要我们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开创‘双赢’局面……”这是在浉河区党政军领导联席会议上霍勇的发言。如今,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2008年1月中旬,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在豫南大地肆虐,地处信阳市中心城区的浉河区主要道路严重结冰,造成路面非常滑,行车非常困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困难。
灾情,揪着霍勇的心。他立即与人武部领导一起研究,连夜商讨抗雪救灾措施,发出紧急动员令,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抗雪救灾。随后,浉河区的大街小巷、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上,到处流动着“迷彩”。
2008年1月19日凌晨3时15分,刚刚和衣躺下的霍勇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唤醒。107国道武胜关段因雪灾冰冻路滑,造成交通堵塞,车辆拥堵约5公里。霍勇立即命令区人武部领导带领民兵应急分队赶赴现场。20分钟后,民兵应急分队赶到,与交警、交通部门一起打响了一场破冰除雪、疏导交通的战斗。同时,在他的统一指挥下,一顶顶军用帐篷迅速撑起,一个个临时医疗点和食品供应点快速设立。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这段南北交通的咽喉打通了,被堵车辆缓缓驶出武胜关。看着官兵们结满冰霜的头发和疲惫的面容,每辆从他们身边驶过的车,都鸣笛致意。
去年2月,历史上罕见的旱情袭击着信阳广袤的大地。浉河区30多万亩小麦受旱,部分小麦因旱出现黄苗、死苗。旱情如火。霍勇向全区人武系统发出了抗旱的动员令。随着一道道命令发出,一路路“迷彩”大军飞奔而来。他亲自出任抗旱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共动员了12个乡镇的5000多名民兵,组成了21个抗旱小分队,迅速投入抗旱战斗。民兵们通过挖沟渠、打机井等办法,减轻了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