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景 刘 云

春季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此类疾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急性起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下面对春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作简单介绍:

麻 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多发,传染力极强。

临床表现:临床以发热、皮疹及两眼发红、流泪、畏光、喷嚏、流涕、咳嗽为主要症状,并以颊黏膜出现麻疹斑为特征。病程中可出现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病愈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病人自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日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尽量减少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1.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2.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尤其是不满8月龄的婴儿更应该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3.同时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一旦与麻疹患儿接触,应立即隔离,不得外出,可给予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或丙种球蛋白。4.患儿应隔离至出疹后第5日,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忌油腻辛辣食物。

风 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块的医学名称叫荨麻疹,是皮肤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多见于冬春季节,可造成流行。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可自愈,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传染源: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也可通过患儿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

人群易感性:好发于1岁至5岁幼儿,除1岁以内婴儿不容易感染外,其余年龄越小,发病比例越高,成人偶见感染。与饮食、药物、虫咬或肠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预防措施:1.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2.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不要与风疹病人面对面地谈话。3.孕妇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4.预防重点在先天性风疹,因为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后,风疹病毒可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先天性风疹的可怕之处是导致胎儿的多发性畸形和流产、死产,胎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畸形表现不一。建议育龄期妇女在怀孕3个月之前接种风疹疫苗。

水 痘

水痘主要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

临床表现:水痘的潜伏期约10天至23天,分为潜伏期和出疹期。水痘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一般1天至2天内发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为3mm至5mm的斑疹,约12小时至24小时左右经皮疹发展成为水疱疹,皮疹一般是成批出现,免疫缺陷的人患此症时症状较严重,常有继发细菌感染及合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等。皮疹经2天至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在发病3天至5天内,皮疹陆续分批发生,故同时可见丘疹、水疱、结痂等不同时期的皮损,本病呈自限性,病程约2周至3周。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岁至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1.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2.加强病人的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称“痄腮”。

临床表现:发病前2周至3周有腮腺炎接触史。发病初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症状。1日至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体温在39℃以上。儿童患者症状较轻,可无明显前期症状。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因腺管发炎部分阻塞,故进食酸性食物促使腺体分泌时疼痛加剧,颊黏膜处的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有些病例1日至4日后又可累及对侧,并可同时累及颌下腺、舌下腺。颌下腺肿大时颌下肿胀,可触及椭圆形肿大的腺体包块。舌下腺肿大可见颈前颌下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也可单独累及颌下腺、舌下腺。除腮腺肿大外,腮腺炎病毒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一般认为是并发症,也有单独出现者。

传染源: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接触腮腺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后几日内可发病。

人群易感性:以5岁至15岁人群发病最多,在学校或托儿所等儿童集中的场所易造成流行,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大多数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1.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可采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肌注预防。2.患儿应隔离至腮肿消退。3.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以流质、半流质为主,不宜食用酸性食物、肥腻及油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