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风

中国的经济在持续向好。信阳的经济也在持续向好。

这个结论不是笔者说的,也不是某位领导人说的,而是数据说的。这个数据,就是用电量。“今年以来北京地区的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成为全国两会新闻便不足为奇,说明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趋势明显,宏观经济整体向好。一位权威人士直言不讳地说:“考量GDP,我只相信电力数据,那才是最准的。企业的转移必定带来电力的转移。要以用电量是否转移来评估产业转移的效果。”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3月27日发布的报告,今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5亿千瓦时,依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估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有余,预计全年电力消费同比增长9%,达到39700亿千瓦时。在这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与电力消费的增长率惊人的一致。

具体到信阳,用电量数据释放的信号更为乐观。今年一季度,全市用电量为14.7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再次增长18.8%,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即便是在2009年上半年全国用电量呈负增长的大背景下,信阳的用电量仍为正增长,这也印证了信阳经济没有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大的冲击的客观事实。

用电量是诚实的,不会作假。正因如此,用电量才被看做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能“号”出经济景气度的“脉搏”,用电量在曲线图上的每个细微变化,都直接勾勒出当前的经济走势,把用电量比做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毫不过分。某位专家形象地比喻说:“如同用一个人喝水的量来判断其口渴程度一样,以用电量来衡量真实的经济运行情况,可靠性是比较高的。”之所以赋予用电量这么重要的“经济地位”,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电力没有库存,用电量是由表计直接显示出来的;第二,“用电量”这个指标没有价格,不受价格波动影响。

具体到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样能反映出其生产形势的“好”与“坏”。2009年,信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2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反映在用电量上,2009年全市用电量首次超过50亿千瓦时,达到5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02%,名列全省第一。供电部门从工业企业的用电量上,基本能判断出其生产的大致情景,据此便可适时地为其提供“贴身”服务,促其发展。

供电企业合理布点、千方百计减少停电时间、实施“零点工程”与“拂晓工程”、缩短报修报装时间、开辟用电绿色通道,是为用电客户着想,客观上也有益于自己——提高社会用电量,这是其增供扩销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