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 旭 特邀记者 王 军

在春风吹遍豫南大地的时节,当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掀起崭新篇章的时候,“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这个充满希望和生机、昭示殷实与富庶的名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今年三月上中旬,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的两个调研组,先后来到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所在的罗山县尤店乡田堂村调查研究。他们对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增收的成功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土地流转:土里生“金”

“我家有4亩田,2009年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给了我家2000多元流转费,我和老伴光在村里打工就挣了万把块钱,儿子在郑州修手机,收入也可以”,田堂村农民罗美清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

2009年以前,罗美清一家只是在四亩地里“折腾”,除去农业生产投入、人工费用等,一年算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属于典型的“土里刨食”。每年农忙时节,儿子还要从郑州到信阳来回跑,花在路上的钱也不少,罗美清一直觉得划不来。“传统农业种植方式,家庭分散经营难于与商品市场有效对接,土地资源与生产要素也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形成了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土地产出效益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象”,罗山县县长助理林青发出这样的感慨。

2009年6月28日,尤店乡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为破解这个难题打下了基础。当时,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成立不久,尤店乡乡村建设中心职工吴金义就是乘着这股农村改革发展的东风,投资104万元成立了以他的名字谐音“金亿”命名的土地专业合作社。

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业务是吸存土地、贷出土地和开展合作经营。目前,该合作社拥有社员73人,集中连片流转土地3100亩,其中,2250亩用于高效粮食生产,850亩用于蔬菜专业种植。

为打消农民对流转土地的顾虑,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以及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算账对比,明确思路。合作社工作人员与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的算账,分析比较效益,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二是发挥优势,集中连片。充分利用所在地地势平坦,农业基础设施完备,灌溉便利的有利条件,运用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周边村组分散的耕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三是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在手续报批、资金筹措、操作运作上,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从而促进了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四是建立机构,明确章程。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相继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理事会章程,明确了理事会、监事会职责,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五是严格流程,形成机制。有土地流转意向的农户,向合作社提出存地申请,由合作社现场测定,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分年度支付土地承包费。

通过给农民算细账、做工作,田堂村全村有196户农民与金亿土地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与此同时,乡里还成立了“尤店乡产权流转信用担保中心”,指导土地流转工作,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失。中心资金来源于政府扶持资金,成员交纳土地流转风险担保基金,从经营结余中提留的公积金、公益金等。作为民间机构,该担保中心本着服务农民的原则,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流转、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解除了土地流转后农户的后顾之忧。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