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编者按]伴随着虎年的春雨暖风,一个造福于信阳老区人民、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蓬勃发展的宏伟计划正式在豫南大地启动,这就是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实施的“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即华英“111333”计划。“111”就是2年~3年内华英的主营收入超过100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在全国建立超过1000家的连锁店;“333”就是年屠宰加工能力超过3亿只,年利税超过3亿元,带动富裕农民30万人。实施这一宏大工程,是加快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由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是市委、市政府在农村改革发展新的一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蓝图宏伟,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为此,本报特推出“从华英集团近20年强企富民历程前瞻‘华英农业’富民计划愿景”系列报道,意在通过展现华英集团经过20年的打拼所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瞻实施“华英农业”富民计划的美好愿景,以推动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尽快形成“春江水暖”的大好局面。今天刊发系列报道之一,其余报道将陆续刊发,敬请垂注。

2009年12月16日这一天,对于华英人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华英农业”成功上市。

“心情最激动的时候,是在深交所敲钟的一瞬间”。10年的努力,10年的心血,终于盼来了上市的日子,让华英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家富至今回忆起那一刻,心情还是不能平静。

“华英农业”上市,可以说是华英发展史上实现的又一次大跨越。这怎能不让人激动,又怎能不让人对华英的未来充满期盼。

从1993年投产时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加工厂,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樱桃谷鸭养殖加工基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经过近20年的发展,华英漂亮地完成了“三级跳”,实现了由“中国鸭王”到“亚洲鸭王”再到“世界鸭王”的三大跨越,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肉鸭行业领跑者和中国肉鸭出口的一面旗帜。

目前,华英已逐步发展成为以樱桃谷鸭系列产品加工为主,集肉鸡、生鲜冻品、高低温熟食、饲料、羽绒加工、制药、包装制品、物流配送、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外向型企业,并赢得了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河南省综合实力百强企业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在人们不经意间,华英鸭“飞”进了家乐福、麦德龙等30多家国内外著名超市,开展了连锁经营、冷链配送等现代营销业务,产品走俏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内销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居同行业之冠,2009年销售收入达36.8亿元。

更为可喜的是,华英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直接带动了3万农户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综合社会效益20亿元。同时,华英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种养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县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小城镇建设,开辟了下岗职工就业渠道,(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