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景 刘 云
隆冬过去了,温暖的春天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这些疾病一旦流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便会骤然上升,因此,必须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春季传染病的共同特点
春季传染病,不管是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都有它共同的特点。这些病的病原体都寄生在鼻咽黏膜上,由于病毒或细菌在上呼吸道黏膜上生长、繁殖,引起局部发炎,局部分泌物增多,发病的早期便会出现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病原体借咳嗽和打喷嚏散布在空气中,通过飞沫传播。这些传染病的早期酷似感冒,极易被误诊,所以,对春季传染病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治疗,是预防扩大流行的关键。
春季传染病的各异特点
春季传染病除有上述共同特点之外,还存在各异的特点,识别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这些病种,准确地进行防治。如麻疹,90%患者在起病后2天至3天内可在口腔内找到典型的黏膜斑。发现这种斑点,再结合与麻疹病人的接触史,便可提供确诊的根据。猩红热,在链球菌侵入咽峡部后,便可引起咽峡部黏膜及扁桃体红肿,出现发热、呕吐、咽痛、头痛,口腔软腭黏膜充血、肿胀,病初起皮肤即见小米粒状红疹或出血点,继而出现粟粒样大小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以手按之全部消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早期可出现发热、呕吐、头痛欲裂、脖子发硬。流行性腮腺炎则发烧、头痛,继而两侧腮帮肿大,邻居或同班同学多有同病者。百日咳,受传染后经过7天至10天即进入痉咳期,患儿出现痉挛性阵发性咳嗽,形成不断呼气,最后出现深长的吸气鸡鸣声,同时可追查到明显的接触史。这些各自相异的特点,都有助于春季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丧失,导致脱水和循环衰竭,如延误治疗可造成死亡。
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特征:长期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胸腹部可见玫瑰色皮疹。一般症状有畏寒头痛、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传播以被污染的水食物为主,苍蝇和蟑螂是传播媒介。
肝炎: 肝炎开始时怕冷发热、四肢酸痛,之后会有恶心、厌油、有时呕吐、全身乏力、食欲减退,部分病人可以出现黄疸、小便深黄,右上腹疼痛。
细菌性痢疾: 主要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腹泻及黏脓血便等。重症病例可出现惊厥、昏迷、循环或呼吸衰竭。细菌性痢疾是由于人吃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痢疾杆菌通过食物、水、手等经口进入人体内引起感染。苍蝇和蟑螂的带菌率很高,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肺结核: 肺结核(又称肺痨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咳嗽、痰中带血,严重的会咯血、胸痛等,痰检有结核杆菌,X线胸片肺部有结核病灶。其主要传染途径是通过空气传播。肺结核病人大声讲话、大笑、咳嗽、打喷嚏时会把结核杆菌散播到空气中传染给他人。
疟疾: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引起并通过雌性疟蚊于每年5月份至10月份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发作时一般有规律,表现为先发冷(发抖),后发高热,接着出汗而停止发作。如反复发作,就会造成急慢性贫血和脾肿大,身体衰弱,影响生活和工作。
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
春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另一类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霍乱、痢疾等。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要注意气温变化,避免着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居室多通风;儿童按时进行免疫接种。如果发生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一定要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防发生流脑等严重疾病,因为这些疾病早期的症状和感冒很相似。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要注意勤用流水洗手、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应做好餐具的消毒,聚餐时最好实行分餐制。一旦发生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如发生病毒性肠炎,也应到医院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家人或其他密切接触者。
春天如何预防“流脑”
在流行季节宜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防止“流脑”的发生和传播。具体有以下措施:
1.“三晒一开”,杀灭病菌。“流脑”的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有怕冷、怕热、厌氧的特性。所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中不易生存。“三晒一开”就是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的目的。
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1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预防“流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按时接种疫苗,据有关资料显示,接种疫苗后,90%以上的人可以产生有保护力的抗体,接种疫苗后免疫时间可维持一年以上。
3.及时发现,早期隔离。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的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止该病扩散、传播。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单纯型流感的症状为: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该病极易传播,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引起,这些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普通感冒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像流行性感冒流行时,病人成批出现。
普通感冒发病时,多数是低热,很少高热,病人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头痛、全身酸痛、疲乏无力,症状较流感轻微,并无生命之虑。
如何预防流感
1.加强流感监测:尽早发现疫情,做好疫情预测和预报,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发现有意义的新变种,尤其大流行株,提供疫苗生产和诊断试剂制备。
2.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免疫预防是减少流感危害的一种重要措施和手段,对高危人群、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3.服用预防药物: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流感病毒的针对性药物。
4.自我保护:自我保护在预防流感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首先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流感流行季节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少去甚至不去,更不要带儿童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和正在患流感疾病者的家中。娱乐要适度,不能暴饮暴食,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