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柴载坤 姚 杰)阳春三月,和风送暖,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在固始县祖师庙乡仓房村的山坡上,推土机、挖掘机、旋耕机机声隆隆,村民们正挥舞着铁锹、锄头植树填土,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是该村造林大户魏永喜在组织造林专业队施工的场面。
“以前总觉得农村的活不多,一年种完谷子就闲了,想出去打工挣点钱,自从林改把山分到了户,就觉得人手不够了,哪里还有时间出去打工,再说现在山里的活计样样挣钱。”群众朱昌林说。
像魏永喜和朱昌林一样,如今,在固始县农村,造林大户已经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喜人态势。
这些变化,缘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正如这场改革的实施者们所总结的:由于改革凝聚了人心,顺应了民意,使全县的山区、林区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收到了较好效果。
曾经,造林不成活、成活不成林是政府和林业部门最担心的事。但是自2008年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该县通过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下转第四版)
本报讯(赵 刚 韩 浩)近日,在淮滨县的田间地头、河边路旁、房前屋后,处处可见绿化的“身影”:开沟、整地、放线、挖穴、运苗、栽插、浇水……淮滨大地,林业生态建设高潮迭起。
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造林1.775万亩,占市下达任务1.6175万亩的110%,其中,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0.6万亩,生态廊道网络工程0.17万亩,村镇绿化工程0.24万亩,林业产业工程0.76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0.32万亩。
今年是典型的“短春”,适合植树造林的时间更紧,完成任务的压力更大。为此,淮滨县委、县政府及早研究部署植树造林工作,在去年春季植树造林结束之后,就组织林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全县林业生产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检查出的林网空档等问题详细记录,逐路逐渠逐港逐地块进行规划,提前落实好造林地段。
该县确立了“四河三港两库一路”、农田林网完善、生态廊道网络、精品乡镇示范和村镇绿化“五大重点工程”,制定了种苗、整地和栽植标准,(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