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柳
导致菜价上扬扩大“市场”容量 丰富市民菜篮
2010年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共有48名人大代表提交了“菜篮子”工程的相关议案,随即引起广大代表的高度关注,并最终定为今年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01号议案。“十分之一的代表提出了相同的议案,可见老百姓的吃菜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人大督办势在必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市农贸市场管理部门——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进一步探访蔬菜价格过高的深层次原因。
市场“内存”不够
“市中心城区蔬菜价格‘超过水果,快赶上肉价’的原因,除了本地菜产量不足以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少、市场摊位少、经营面积小,市场‘内存’不够,满足不了城市人口正常的蔬菜供应量,蔬菜价格才不断上涨。”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调研员魏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那么,市场“内存”不够到什么程度呢?记者查阅了《河南省集贸市场在城镇规划中的用地位置及分布意见》。该文件要求:城市型农贸市场应每2.5万人设一处,经营规模300个至360个摊位,每个摊位经营面积最低为11平方米(包括货台面积、顾客活动面积、服务设施面积)。也就是说,2.5万人要建一处农贸市场,经营面积要达到4000平方米。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人,接近80万人,按照这个要求,我市中心城区需要32个农贸市场、12.8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才能满足城市人口的日常蔬菜供应量。而目前我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是个什么状况呢?
魏鑫告诉记者,市市场发展中心掌握的情况是,浉河区、平桥区、羊山新区、南湾管理区共拥有大小农贸市场24个,市市场发展中心管理的15个,还有9个市场是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开发商管理。这24个市场最大的浉河大市场,露天经营面积才3000平方米,东关封闭型农贸市场才2000平方米,24个市场加在一起经营面积不到4万平方米。不仅市场个数达不到城市型市场的要求,而且市场经营面积还达不到要求的三分之一。由于农贸市场少,经营面积小,导致市中心城区郊区自产自销蔬菜的农户进城找不到地方卖菜。
“进市场没有摊位,因为我们市场内的摊位都是固定菜贩常年承包经营的;到背街小巷卖,执法部门罚款,‘六城联创’不允许。这样就造成蔬菜严重供不应求,大家想一想,在这种情况下,蔬菜价格能不上涨吗?”魏鑫如是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过去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内卖菜的接近一半是城郊自产自销的菜农,虽然他们在马路市场上、骑路市场上经营,但供应量充足,价格便宜。旧城改造后,市中心城区先后有八一路市场、潘湾市场、白坡市场、太平缸市场、张李湾市场等大小10多个市场被取缔。比如北京路过去4个农贸市场,白坡市场、北京路市场(五里墩派出所门口)、徐家湾市场、铁板桥市场,现在取缔的只剩下几个摊位。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农贸市场却逐年减少。
“照这样的城市管理理念,再过几年,我们市中心城区不仅菜价不断上涨,而且有可能出现‘菜荒’!‘不差钱’也买不到新鲜蔬菜。”魏鑫说。
如何应对现状?
据魏鑫介绍,市市场发展中心在保稳定、保工资的前提下,对培育市场、建设市场和管理市场也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新建一批市场。采取联建、自建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1000余万元,新建了铁板桥农贸市场、明港皂角树市场、大拱桥花卉市场等。目前,四里棚市场、豫南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大型专业市场正在规划中。二是改造了一批市场。按照我市“六城联创”工作的要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对市中心城区的15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其中市市场发展服务中心克服资金困难,筹资100余万元对东关农贸市场和五星农贸市场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三是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内目标考核,市场管理人员定岗、定责,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奖惩办法》,严格奖惩,严格执行市场管理目标考核。全市市场管理工作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尽管如此,目前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容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城区人口的日常蔬菜供应量。
魏鑫说,目前,羊山新区还没有规划一处农贸市场。我们建议在羊山新城、公务员小区附近建一处五星级农贸市场。
我市中心城区周边10公里以内乡村相当多的菜农因进城卖菜找不到位置,就私下交易。在“平西大转盘”附近,每天凌晨2点至早晨6点,菜农自发地把菜运到那里进行交易,菜贩从菜农手里买菜,再倒到市场上卖,价格最少提高50%以上。建议放开城区几条背街小巷,直接让自产自销的菜农进城卖菜,不仅菜价便宜,而且供应量也更充足。魏鑫还希望各级财政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旧城农资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改善农贸市场经营环境,提升农贸市场经营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