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2.8亿元,增长13.7%,增幅居全市第3位,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7.5%和1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2亿元,增长3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9.4亿元,增长33.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亿元,增长1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8.3亿元,增长27.1%;贷款余额23.8亿元,增长18.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4元,增长8.3%,增幅居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87元,增长10.9%,增幅居全市第3位。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一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引进工业项目18个,合同金额8亿元。二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全县28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4亿元,有20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计划,其中,10个涉市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1%。三是集聚区承载力不断提升。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并通过省专家组评审。投资4100万元实施了产业集聚区供排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3套。成立了县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融资贷款储备土地540亩。产业集聚区新增企业6家,入驻企业42家。四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和财源建设年活动,集中解决了58家市县重点服务企业反映的问题70多个。强化行政审批、收费项目清理工作,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建立银企合作政府服务促发展保增长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的融资担保作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贷款余额4.97亿元,比年初增加9715万元。五是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全年工业用电量3.9亿度,增幅居全市八县之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年初的69家增至104家,实现增加值17.3亿元、利润总额4.8亿元,分别增长23%和42.9%,增幅均居全市第4位。有11家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
三、农村改革发展势头强劲。一是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农保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全县参保农民31万人,参保率达72%,有3万多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按时领取了养老保险金。罗山成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农村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高标准建成248个村级卫生室,并对270名村医进行了免费培训,被授予河南省村卫生室建设先进县称号。农村土地流转全面推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83.6万亩,千亩以上的大户62户,规模效益凸显。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92家,拥有社员7.2万人,带动农户10.9万户,覆盖农户比例达44.5%。各类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61家,年产值10亿元。农村金融体制不断创新。罗山农村商业银行、信阳市商业银行罗山支行已挂牌运转。县宝城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担保融资能力在6亿元以上;成立了24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注册资金583.2万元。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粮油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0万亩,总产70.8万吨,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茶产业开发步伐加快。新发展茶园2.8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4.4万亩。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畜牧业产值达8.6亿元,增长6%,增幅居全市第3位。全县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760户,无公害畜产品养殖场发展到13个。蔬菜产业不断壮大。蔬菜种植面积9.5万亩,总产量2亿斤,实现产值1.6亿元。林产业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完成确权勘界林地面积97.1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91%。全县完成营造林8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6.5亿元,增长54%。水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培育市级水产龙头企业2个,实现行业产值3亿元。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改建县乡道路74.5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05.6公里,全县通村公路总里程达1233公里,有5个村实现了组组通。建成户用沼气池3800座、大中型沼气池12座。解决了4.5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67平方公里。完成了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被表彰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罗山成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四是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共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2.8亿元。
四、项目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签约项目57个,实际到位资金9.87亿元,同比增长55.1%,有51个项目开工建设。二是争取项目成果丰硕。累计争取上级投资项目159个,总投资11.85亿元,其中,上级投资7.85亿元,增长74.5%,四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罗山县共获批30个,累计争取资金1.1亿元。1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罗山曹湾变电站扩建工程等一批大项目落户罗山。三是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县有104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开工率为88.9%,完成投资16.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6.5%。
五、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全年共实施城建项目34个,完成投资1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达1.5亿元,商品房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销售面积79.1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3.3亿元。城市规划体系逐步完善,新区功能日益完善,老城面貌不断改观,城镇品位不断提升,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复检和省级卫生县城年审。
六、第三产业日益壮大。旅游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全年累计投入资金2500万元,主要实施了灵山风景区精细化打造工程、灵山自然博物馆项目和何家冲红色旅游升级开发项目等建设,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08万人次,实现旅游相关产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6%。服务业迅速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金融、保险、房地产、餐饮、社区服务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效显著,全县农家店发展到220家,覆盖了76%的行政村。积极扩大消费,实际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329万元,带动消费1.1亿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亿元,增长20.5%,增幅居全市第1位。
七、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199人,城镇新增就业7373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机关事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参保总人数达9.8万人,全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6.5万人,养老金、失业金发放率均为100%。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全县新建、改扩建敬老院达18所,实现五保集中供养2795人,集中供养率达54.3%,五保供养“罗山模式”誉满全市乃至全省,有6所敬老院成为省级养老示范单位。城乡医疗救助不断加强,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671人次,发放救助资金526万元。建成廉租住房1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180.6万元。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高中招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置。全县义务教育发展日趋均衡,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66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1.17万平方米。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县。文化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农家书屋21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县、乡、村三级网络全覆盖。卫生工作不断加强,4所新建乡镇卫生院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十有县”,县国土局被表彰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计生优质服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2‰以内,荣获全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示范县称号。圆满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重视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被授予河南省双拥模范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