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形势进一步向好

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区内生产总值完成127.8亿元,同比增长13%;91户区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4亿元,同比增长20.5%,工业经济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9亿元,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4亿元,同比增长2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9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026元,同比增长8.2%。全年粮食总产量5亿公斤,同比增长1.8%;肉类总产量4万吨,同比增长6.2%;畜牧业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2.4%。税收收入完成1.75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4%。

工业载体更富活力。以平桥、明港两个产业集聚区为抓手,着力推进工业强区建设。强化园区硬件设施建设,平桥工业园新修城东路等4条干道,完善了管网、电力等设施,绿化美化了环境。争取基础设施专项资金800万元,参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提升担保能力。吸引限额以上企业15家入驻,总投资达8亿元。明港产业集聚区紧紧依托信钢,引进中远汽车运输、汽车配件铸造等一批与钢铁产业相关联的项目,不断拉长钢铁产业链,累计入驻企业44家。

服务企业卓有成效。深入了解全区50家重点企业生产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兑现各项优惠政策,以实际行动支持企业发展。全年为25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7亿元,10家企业兑现电费补贴120万元,3家企业核销设备运费8.3万元,3家企业争取贴息资金300万元。在金融危机之年,确保了规模以上企业正常运营。

二、项目工作进一步加强

大招商活动效果明显。共引进项目126个,总投资37.1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2.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3%,其中工业项目5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完成对外贸易出口92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6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00.8%。政策性项目取得突破。全年争取政策性项目151个,中央和省总投资6.3亿元,同比增长37%。在国家新增投资四批计划中,争取项目45个,总投资2.84亿元。“双十工程”顺利实施,2009年度“双十工程”全部按计划落实,兑现了向全区人民的承诺。

三、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9年,平桥区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区控规和15个乡镇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43.4%。投资1.7亿元,完成“三路一桥”主体工程,浉河治理迈出关键性一步,浉河两岸成为投资兴业的宝地。开发震雷山,带动旅游发展。全年国内游客53.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开展六城联创,提升了城市品位。积极服务出山店水库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建设6座淮干滩区移民安置新城。整治空心村组34个,新建居民新区102个,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四、“三农”基础进一步巩固

农村改革如火如荼。在全省成立首家股份制地权交易公司,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中心及服务站。推进物权评估,为14万户农民办理土地经营权证,4.6万户农民办理了林权证,有8723户农民通过抵押物权证贷款1.7亿元。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36个,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全区13家金融机构在基层开设网点40余个,注册2000万元成立平桥恒丰村镇银行,为“三农”放贷1.6亿元。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全省唯一的先进支农资金整合示范区。组建综合性融资担保集团,担保能力达到10亿元。在陆庙核心区,规划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区和农贸物流功能区,实施迁村并点,陆庙旧貌换新颜。

农村工作亮点纷呈。新建、改造80公里县乡道路和106公里“村村通”循环路。建设中国绿化基金会碳汇林基地50余处,营造林地面积9.9万亩。完成向阳牧业二期工程,全区规模养殖小区达到1390个,同比增长18%。投资1.2亿元,完成三座小一类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11个乡镇25个村6.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南湾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竣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顺利完成,连续五年夺取“红旗渠精神杯”。抓好农业扶贫综合开发,实现脱贫人口7431人。

农村政策全面落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5367万元;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5454.3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403.1万元;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990.2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509.8万元;水稻、玉米保险补贴资金67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补助资金287.3万元;家电、汽车及摩托车下乡补贴1398万元,石油价格补贴135.3万元;农村低保、五保资金2169万元,新农合补贴4593万元。

五、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科教事业有了新提高。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受到国家表彰。教育事业成效凸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被省评为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单位。高招再传喜讯,普通高招进重点线人数452人,本科进线人数2937人,进线率44.7%。整合全区职业教育资源,成立全省首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被评为“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县区”,受到省政府表彰。

文化卫生有了新变化。完成252个行政村的文化信息网络升级,组建63个文化大院、157个农民书社、6家农民剧团、16个乡村电影放映队,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坚持以国优标准创省优,完善计生奖励措施,兑现奖励政策,全区人口出生率9.12‰,控制在12.10‰市定目标以内。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积极推进新农合,全区参合农民57.9万人,参合率96%。建成并使用233个村级卫生室,把803名村医送到郑大一附院进行培训,提高了村医医疗水平。通过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惠及于民,形成了平桥卫生模式。

社会保障有了新发展。全区参加五种保险人数24.8万人次,受益面进一步扩宽。成功在陆庙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在积极争取成为国家试点。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兑现廉租房租赁补贴170.4万元。实施“阳光工程”、“技能再造工程”,累计劳务输出18万人次,年创劳务收入20.7亿元。认真履行社会救助职责,为全区5154户、1.2万人发放城镇低保金2056万元。实施敬老院“一乡一院一保”孝心工程,累计建成使用31所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347人,集中供养率45.5%,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安全稳定有了新加强。坚持实行领导干部轮流接访制度,落实信访案件交办责任制。四大班子领导接待群众来访553起、1756人,受理市长热线1996件,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平安建设,刑事案发率同比下降20%,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