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市委书记王铁指出:“我们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而发展产业是让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只有兴一方产业,才能富一方百姓。因此,我们搞改革、搞试验区建设,都必须紧紧围绕发展产业做文章。”一言以蔽之,华英富民,实质上就是产业富民;这样的产业富民,既是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信阳经济跨越发展的战略转型。因此,坚持产业富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坚持产业富民,必须找到一个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高度提出的“华英农业”富民计划,就是“111333”发展战略。因为,“华英农业”富民计划不只是潢川的富民计划,而是全市的产业富民强市计划。目的是通过放大华英产业的示范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的蓬勃发展,最终实现富裕全市人民的目的。
坚持产业富民,要有一个龙头产业的引领。农业产业化是连结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使分散的农户经营做到了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市场,价格有保护,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而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则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的功能。其核心就是把千家万户与广阔市场连结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增强产业链的合力和活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坚持产业富民,是我市推进试验区建设的重要途径。试验区建设的“八篇文章”,其中有很多都可以通过产业富民计划达到目的。产业化经营,不仅使农业成为小农户大群体的农业,成为依赖科学技术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成为社会化、工业化的农业,成为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农业,从而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区域一体奠定了经济基础、科技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农民致富不用愁,养鸭一年盖新楼”的“富民秘诀”,充分诠释了产业富民的内在价值。
坚持产业富民,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再度飞跃。产业富民的根本意义在于,农业产业化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行机制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把农户分散的生产引向区域化种养、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既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既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发展,又实现了拉一产、强二产、兴三产的社会化发展战略。而实施“华英农业”富民计划,“不仅企业自身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给潢川、信阳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就是“111333”的“华英富民社会账”的要义所在。可以说,产业富民,必将成为建设魅力信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