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赵雪峰)于日前召开的全市农村信用社2010年度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全市农信社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形成有特色、有品牌、重分量的信贷服务产品,鼎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去年以来,全市农信社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中,创新并全面推广“十大信贷品牌”,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去年年初,市农信办先后与淮滨、浉河、潢川3个县(区)政府和团市委签订了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提升服务层次,实现互利双赢;积极推广和发展“公司+专业市场(基地)+农户+信贷”、“龙头企业+农户+担保+保险+信贷”的信贷服务新模式,受到了政府、企业、城乡商户及广大农民的好评。各县级农信联社还积极与市、县两级担保中心签订合作协议,适当放大担保倍数,扩大担保效应,探索实施仓单质押、林权、茶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存货抵押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了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拓宽了信贷投放服务渠道。2009年,全市累计投放贷款85.5亿元,同比多投放25亿元,重点解决了621家中小企业、大批农业生产项目、各类特色产业和城乡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会议要求,今年全市农信社要紧紧围绕试验区建设主题,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的重点,在满足“三农”小额贷款需求的同时,重点围绕粮食核心区、产业集聚区、规模养殖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万村千乡示范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乡村旅游、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等“八大重点领域”做好信贷服务,并在“粮、油、畜、禽、茶叶、花卉”六大基地建设上创新服务,促进产业升级。
会议强调,今年全市农信社要按照“绿色信贷”的原则,认真落实市政府提出的3121信贷计划,每个县要选择好30家重点服务企业、10个重点项目、2000个示范带动农户,并建档管理。通过重点项目的对口支持,进一步提升信贷服务质量和水平。要继续深化“十大信贷品牌”内涵,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增强服务针对性。加大“公司+专业市场(基地)+农户+信贷”、“龙头企业+农户+担保+保险+信贷”的信贷服务模式推广力度,积极推行林权、茶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存贷抵押等多种形式,着力解决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问题,切实增强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要在认真落实去年与县(区)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各联社今年要主动与农业、林业、畜牧、供销、农机等部门协商,建立合作关系,对重点支持企业集中授信,以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