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政
今年央视“3·15”晚会对东芝、索尼、LG等多款国外品牌液晶电视的售后维修问题进行了报道。这些厂家都把屏幕排除在主要部件之外,只保修两年,屏幕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就要承担巨额的费用。
其实,外资液晶电视品牌不将屏幕作为主要部件写进“三包”说明书早已是行业内的潜规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那些外国企业自诩的质量和技术的保证,另一方面就是成本的昂贵。笔者承认,同样在昂贵的成本下,外资品牌的技术含量确有国产品牌所不能比拟之处,但纵观近年来国产品牌的迅猛发展,足以窥见我们的技术水平业已与那些外资品牌有比肩之处。
但要注意一个细节。在我国,国家对彩色电视的“三包”标准是整机不低于一年,主要部件不低于三年,而对于那些外资品牌,他们的标准则是整机保修一年,主要部件保修两年。这种数字上的差异与我国制定的“三包”标准俨然是不相符的。更为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是,在那些外资品牌看来,屏幕不属于主要部件,故不在包修范围之内。一旦消费者的液晶电视屏幕出现故障,基本上这台电视的生命也就寿终正寝。据央视记者调查,2009年11月湖北宜昌胡先生发现自己使用两年的东芝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条黑色细线,东芝维修站告诉他需要换屏,屏幕的价钱在9000元左右。胡先生算了一笔账,当初购买这台电视时花了9980元,如今维护屏幕就要花9480元。试想,换个屏幕的价钱就等于买一台新的电视,消费者怎能接受呢?这或许就是那些外资品牌商家的“精明”之处,在文字中“捉迷藏”。
屏幕作为电视输送给人们视觉感受的直接表达方式,怎么能不算做主要部件呢?这的确令人费解。在这一点上,国产品牌真的值得外资品牌学习。据笔者了解,像国产大品牌TCL、长虹等电视生产商,只要符合国家“三包”标准,屏幕坏了,包修甚至包换,价格还远远低于外资品牌。那也许就有人会问了,既然国产品牌不错,为什么就不能和外资品牌一比高下呢?
这涉及到关于民族品牌的发展问题。虽说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提升民族品牌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增强民族品牌的影响力和核心力,但长久以来对外资品牌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扭转需要一个重新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所有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在韩国,现代汽车和大宇汽车是该国的两大汽车支柱产业,而韩国民众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现代和大宇汽车的消费者。我在想,如果哪天我们的消费者对自己的电视品牌也能和韩国人一样,那不光说明我们的民族品牌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更表明我们在文明程度上有了一次长足的提升。这亦是国家的希望。
让那些外资品牌继续着他们的“文字游戏”吧,只要我们自己擦亮眼睛,永远支持我们的自主品牌发展,我相信,终有一天,国产品牌都会“飞进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