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长郭瑞民在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黄 铎 摄 |
——2010年2月23日在信阳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市 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打了一场“战危机、保增长”的漂亮仗。
我们克难攻坚,赢得了胜利。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坚定目标不动摇,扭住发展不懈怠,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逆境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75亿元,增长12.8%,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多年发展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历史。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47元,实际增长10.2%,增幅居全省第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618元,实际增长8.2%,增幅居全省第4位。省、市“十大实事”全面完成,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胜利。
我们逆势奋进,赢得了发展。不仅发展速度跃居全省前列,发展质量也明显提高。农业在大灾之年再夺丰收,粮食总产达114.6亿斤,较上年增加2.4亿斤,占全省新增产量的近二分之一,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2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居全省第1位。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增长30.7%,总量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9亿元,增长19.7%,增幅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亿元、支出1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28.1%,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积极拼搏,赢得了荣誉。我市两项重点工作进入全省决策层面,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全面实施,河南省鸡公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有力推进。“六城联创”成果丰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喜获 “中国十佳宜居城市”、“首届中国创业之城”等殊荣,顺利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信阳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大提升。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应对,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针对经济运行不同阶段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强化指导,及时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狠抓一季度,决战二季度,大干三季度,决胜四季度,环环紧扣,扎实推进,有效防止了经济大起大落,保持了持续增长。着力服务企业。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大力实施“3121”信贷计划,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工业贷款期末余额20.5亿元,较年初增长70.3%,增幅居全省第2位。发展融资担保体系,组建信阳市担保集团,落实担保贷款10亿元。强化产销对接,帮助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华英农业成功发行A股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狠抓项目带动。实施“8218”投资促进计划,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2.1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带动社会投资36.5亿元。实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推行重点项目观摩,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华豫2×66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等工业项目竣工投产;石武客运专线和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开工建设,明港机场建设进入实施阶段,核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96个省市重点项目和115个重点工业项目分别完成投资88.6亿元、58.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积极扩大消费。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措施,全市实际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4亿元,拉动家电、汽车摩托车销售6.4亿元,35万多农户受益。
(二)坚持统筹推进,保持了跨越发展态势。扎实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跨越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出台了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基本完成了15个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搭建了22个投融资平台,全年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3亿元、工业项目投资42.8亿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编制完成信阳市战略支撑产业发展规划,初步确立了高端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五大战略支撑产业,同合公司新增5万片车轮等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航天科技、万华板业一期项目如期完成,五云茶叶产业园和文新茶叶新科园建设顺利推进。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南湾湖茶岛等相继落成,“夜游浉河”正式通航。我市全年共接待游客894万人次,增长20.3%;旅游总收入21.6亿元,增长38.5%。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等行业有了新的发展。劳务经济不断壮大,外出务工经商人员212.3万人,劳务总收入190.9亿元。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编制完成。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入60多亿元,建成道路67公里,新增城区面积12.5平方公里,百花园建成开园。老城区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完成内河治理9公里,整治背街小巷140多条,新增绿地120万平方米,南湖路、航空路改扩建项目建成通行,浉河景观工程顺利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提高,信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8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2平方公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75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34.1%,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编制完成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规划。4个县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新增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总数分别达7家和4家。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积极实施工业领域重点节能项目,大力推动绿色照明工程和建筑节能,狠抓污染减排工程运行管理,全面开展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和省级生态文明村。继续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完成营造林9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4.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58%和5.2%,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三)坚持强基固本,唱响了综合试验大戏。大力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推动农村改革创新。坚持以试验区建设为平台,围绕建成粮食生产重点区、特色农业示范区等六大目标,全力做好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八篇文章,农村改革在先行先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成功,以村级卫生室建设和村医培训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