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臣 丰大清
近年来,一种新型高效水稻栽培技术——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在四川、湖北等省推广很快,专家称赞这是一项突破性技术,农民说这项技术节水、高产、省事。去年,市农科所又在这项技术基础上把水稻旱育秧、地膜覆盖、大三围强化栽培等丰产技术进行综合集成,研发出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和示范表明,水稻产量显著提高(比常规技术增产10%以上),且节水多、熟期早,不施药剂能除草,少虫害、病害轻。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精细选择,旱育壮秧。苗床地以土壤有机质丰富,质地疏松,排灌条件好,管理方便的蔬菜地为佳,播前种子用1%恶线清药剂浸种消毒48小时至72小时,催芽至露白。通过小拱棚育秧,播期可提前到4月上旬,每平方米苗床播种15克至25克,每亩用种500克。
二、配方施肥,重施基肥。覆膜能提高肥料利用率,通常不再追肥,故应一次性全层配方施肥,重施底肥,多施农家肥。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施复合肥(16∶16∶16)30公斤至50公斤,尿素8公斤至10公斤。
三、规范开厢,作畦覆膜。整平作畦开沟覆膜,畦宽1.7米至1.8米,沟宽20厘米至30厘米,沟深20厘米。选用2米宽的一级优质薄膜,以滚动膜捆的方法,使地膜紧贴厢面泥土,不被风刮起且不留任何空隙,以防膜下长草。
四、三围打孔,及时移栽。自然晾晒3天增加地温,然后打孔栽秧。采用“大三围”方式,即畦面栽4行,行距40厘米,窝距40厘米,错行种植。每窝按10厘米等边三角形种3穴,每穴栽1苗至2苗,每亩1万穴左右。秧龄应控制在15天至25天内,尽可能提前,最好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移栽,以减轻缓苗影响。若发生缓苗过重时可灌水淹过畦面等其自然落干。
五、轻便管理,高产高效。缓苗后在出水口处作一略低于畦面的平水缺,一般年份稻田承接自然降雨即可丰产。采用本技术,基本不用防草,病虫危害相对较轻;在孕穗期和灌浆乳熟期这两个水分临界期若遇严重干旱,应及时灌水;通过覆膜,水稻分蘖旺盛,对水分充足,生长过旺的田块宜及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