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通讯员 李明胜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大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国计民生问题。作为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如何管理好城市,如何续写“六城联创”之辉煌。无疑,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昨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胡亚才。

谈起城市管理工作,快人快语的胡亚才直入主题。他说,刚刚结束的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已经确立了2010年信阳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市建设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六城联创”和城市管理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创建、城市管理执法、公用运行保障、管理体制改革、城管文化建设六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推进城市的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精细管理、和谐管理,为建设魅力信阳作出贡献。

面对人民的重托,面对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特点,胡亚才满怀信心。他说,要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就要顺应形势,把城市管理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定位;就要把握态势,把城市工作放在魅力信阳建设的大环境里来谋划;就要放大优势,把城市管理工作放在政府机构改革的大框架内来实践;就要彰显气势,把城市管理工作放在队伍规范建设的大提升中来推动。一句话,就是以新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有了新思路,才会有新的举措。胡亚才告诉记者,2010年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想抓好城市管理工作,一是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重点就是要在抓市政专业规划编制的基础上,重点落实政府年度实事工程。中心城区要着力抓好“八路一桥”建设,积极实施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完成中心城区10公里内河治理工程、10公里供水配套管网建设和申伯楼建设任务,确保政府承诺的实事落到实处。为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还要积极推进“准市政债”发行工作,多方筹措城市建设资金。统筹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重点解决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环卫设施、停车场、道路积水点、路灯、供水、“断头路”、背街小巷治理等关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突出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二是着力抓好城市创建工作。创建工作主要是抓好园林城市创建。中心城区重点围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整改工作,加快原规划的8个公园和22个游园、绿地的建设,加强新城区绿化,提升老城区绿化水平。各县继续以创建“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为载体,进一步搞好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绿化达标道路、公园、广场等创建活动,巩固扩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构建优美和谐人居环境。三是着力抓好城市管理执法。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重点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进一步规范主次干道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实施户外广告集中整治,加强大型户外广告和门头牌匾审批、监管;开展施工工地专项整治,规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和道路施工工地的管理;实施占道经营整治,集中力量整治流动摊点占道、门店商品出店经营等行为;实施非法建设整治,对私搭乱建、抢搭抢建和擅自改变规划和施工许可证审批内容的违法建设,限期整改或拆除;实施噪声和烟尘污染整治,防止噪音扰民和烟尘、油污污染环境。另外,要积极探索渣土管理新举措,解决渣土抛洒污染城市环境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城区内河日常管理和执法,坚决遏制内河违章建筑和向内河倾倒垃圾问题,确保内河行洪顺畅。四是着力抓好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主要抓好四项改革:继续深化环卫管理体制改革。中心城区要在近两年环卫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将改革区域向背街小巷延伸,实现环卫管理的全覆盖。推进园林绿化管养改革。放开园林绿化管养作业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推行园林绿化养护综合承包,实现管养分离,提高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市政公用企业改革。重点抓好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企业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全力抓好信阳水务项目改制,力争尽快完成改制任务。积极探索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改革。积极推进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桥梁、路灯等城市资产市场化运作,特别是户外广告的管理和运作,实现公共设施投资、收益、再投资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式发展,弥补建设资金不足。有市委、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参与,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一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重大的调整,其背后往往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每一次抓住机遇的变革,都会酝酿影响深远的变局。我们有理由相信:信阳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一定能在深化改革中实现城市管理事业新的跨越,一定能在追寻城市管理科学化的历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