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适

来到商城刘小坳,仰望豫南第一峰金刚台,巍峨壮观。登临绝顶,纵目远眺,其雄美之势,如日出带给大地热情和欢欣。环顾峭拔峰峦、云岚翠壁,我有写诗的愿望,摇头晃脑之余,对着深静的山谷大声呐喊:“嗨——我来了!”引得对面山谷回声阵阵。

金刚台是大别山在河南省境内的最高峰,它比东岳泰山的玉皇顶还高出27米。这里,天蓝,纤尘不染;水碧,泉涌瀑飞;山青,绿意盎然;石奇,栩栩如生。古时为商城八景之一,历来被文人墨客所推崇。明代许复礼有诗赞曰:“金刚台畔望金刚,千古巍灵色正苍。菩萨峦撑双日月,仙人掌握旧风霜。行台面挹岚光翠,坐上凭临草木香。见性本来由寂静,莫将雄镇笑荒唐。”时至今日,峻山、奇石、幽洞、秀水,造就了一座国家地质公园,它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其韵致让人叹服,是人们探险、游乐、休闲的好去处。来此旅游的人们都喜欢问导游一个问题:这个地方什么季节最美?一路上,聪慧的导游小姐如数家珍:“金刚台红绿相伴,五彩缤纷,一年四季皆美。阳春如黛,赏花观云海;盛夏如诗,避暑采蘑菇;仲秋如画,摘果看红叶;隆冬如歌,踏雪数冰花。”这里,山水相依,风光无限。山下两座水库波光粼粼,一曰铁佛寺、二曰鲇鱼山。人说舟行湖上,可以看到山抱着水,水抱着山。山秀伟奇拔,水妩媚多姿。水给山带来了灵性,山给水增添了秀色。特别是数不清的瀑布飞挂群山,有的宛如白练铺陈,有的似同天幕下垂,飘飘洒洒,喷珠溅玉,穿石成潭。登上山坳口,眼睛顿时一亮,一条雪白的瀑布,从重叠的山岩、嶙峋的石壁上垂挂下来,如一条蛟龙扭动着跌入深潭,发出震耳欲聋、数里可闻的轰响,它就是声名显赫的响龙潭,荡人心魄,美不胜收,成为峡谷深处的主旋律。游人争相在飞瀑前观赏留影,我则坐在一旁,看飞流直下,仿佛溅起的浪花沁心润肺,要荡净人心底最细小的尘污。在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面前,我以为人造的艺术往往显得苍白无力,倒是这些不经斧凿的风光,最容易让人心醉。

上揽霄汉的金刚台,峰顶处仍可见金刚古寨的遗迹,与造英雄的世事一起,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相传南宋时,金兵大举南侵,光州府被迫迁往山中,义军张昂据险筑寨,坚持抗金20余年;绍兴七年,岳飞受命节制光州,其部将牛皋转战于此,大破金齐联军;元末,江西人余思铭在此绕山立寨,树旗抗元;明初,朱元璋在此设立巡检司;民国三年,白朗起义军凭借金刚天险,在这里血战北洋军阀……我们无须去翻历史老账,但历史确实赋予了自然景点勃勃生气。山水人文醉相拥,让人赏景时,在历史的海洋里丰富自己的思想和阅历。然而,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钢铁堡垒之一的金刚台,大革命时期才是它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1934年至1937年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商南游击队、红军妇女排,坚持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被誉为“金刚台三年红旗不倒”。半个多世纪过去,风雨吹逝散了几多流云,山水依旧、洞群依旧、人们的记忆依旧。如今,金刚台红军洞群已成为全国红色精品景点,远近闻名。大凡前来观光游览的人,都要瞻仰凭吊到红军洞去,去追寻红军的足迹,去搜索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2007年,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开园后,景区又被授予全国百家晚报摄影基地、武汉大学校外实验基地、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是电影《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外景拍摄地,也是即将开拍的电影《姐妹排》的外景地。

历史的风云已飘散,换来的是金刚台今日的安宁与祥和。金刚台承载着商城人太多的骄傲,承载着人们对明天的梦想,也是我们灵魂深处不倦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