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后,市委农办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有效推进试验区建设,是全市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办主任、市扶贫办主任姚海柱。
谈到如何推进全市农村改革试验工作,姚海柱信心百倍。他告诉记者:“要全面推进我市农村改革工作,首先要紧扣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个中心。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全市要以试验区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那么我们作为具体负责农村改革试验的工作部门,搞好试验区建设是最根本的任务。首先要靠实干。其次要锁定两大目标,就是要扛牌子、结果子。扛牌子,就是要扛回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牌子,这是我们眼前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任务。今年,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沟通、协调力度,争取尽快扛回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牌子。牌子是名片、牌子是政策、牌子是环境,有了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这个牌子,我们就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指导,得到更大范围的支持,进行更多领域的改革,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信阳农村跨越式发展。特别是经过去年一年的大胆实践,我们已经在土地流转、金融创新、社会化服务、农村社保、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探索出了很好的模式和路子,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我们要加大对这些经验的总结、提炼力度,尽快形成能够指导实践的系统的理论成果,早日向省委、省政府交上满意的答卷。”
“2010年我们要紧紧围绕打好‘六场硬仗’,锁定工作目标,坚定改革信心,做好八篇文章,要在改革创新、推出典型、总结经验上下工夫,六项突破要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提升、规范、拓展。”谈到今年的工作重点时,姚海柱说:“土地流转方面要抓规模、抓规范、抓效益;金融创新方面要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农业机械化方面要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为重点,大力推广商城高科农机农艺服务合作社和息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机械化耕作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方面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增强辐射效应。尤其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速度,争取尽快成为国家级改革试验项目;农村社会保障方面要巩固成果,总结经验,提升水平,扩大覆盖面;城乡一体化方面要重点抓好规划的实施,快速推进。今年市里要在继续重点抓好38个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带动建设好县、乡示范村。市、县、乡三级726个示范村均要重点办好五件实事:一是发展公共服务,所有规划区内的农民新村要全部用上自来水; 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旱涝保收田;三是全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四是因地制宜迁村并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尤其是六个开发区、管理区要大见成效。”
“目标和任务明确后,关键是要看怎样落实。”姚海柱告诉记者,“2010年,我们一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体系。把责任、任务能量化的,全部量化;不能量化的,要进行细化、具体化。二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要把八项改革、六项突破、典型培育、经验成果、宣传成效、争取项目、配套资金等内容,都明确到考核范围之列,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三要建立健全督查奖惩体系。要强化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督查组采取现场督导、明察暗访、新闻督查、重点督查等形式不间断地对全市推进农村改革试验情况进行督导,尤其要加强对各级示范村改革情况的监控。特别是对市级38个示范村要加大督查力度和考核力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要强化督查手段与督查结果的运用,严格兑现奖惩。对改革试验成绩突出的要记功,并优先提拔重用;对改革试验态度不积极、组织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的,要以适当的形式予以惩处,以推动试验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