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1版)对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意性小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依法适用不起诉。建立健全对初犯、偶犯、老年人犯罪以及因邻里、亲友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案件依法适当从宽处理机制。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并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妥善处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加强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和作出不批捕、不起诉、不立案、不赔偿、不抗诉、撤案等决定时的风险评估预警,妥善采取应对措施,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涉检信访。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民事申诉等案件,坚持抗诉与息诉并重,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基础上,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调解工作。对轻微刑事案件,探索建立运用和解方式解决问题的机制,对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并得到被害人谅解或者双方达成和解并切实履行,社会危害性不大的,可以依法不予逮捕或者不起诉。
二、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一步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检察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重点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重点放在对被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的矫正上,协调法院、司法、公安、民政、劳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村民委员会等部门及组织,研究制定和落实社区矫正工作办法,以保证社区矫正依法公正实施。要建立衔接机制,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未成年人维权活动。积极参与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保护工作,坚决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行为,注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司法保护,强化对不在学、无职业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完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情况的分析,深入研究发案原因、犯罪特点和规律,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协助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对违法青少年的教育挽救,成立“青少年维权岗”,落实专人专办,增设“法庭教育”程序,实行案后回访帮教制度;开展法制宣传进学校活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依法打击网络犯罪,充分重视检察门户网站建设和维护,充分发挥网络宣传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防范门户网站受到恶意攻击,按照加强检察机关突发公共事件宣传报道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宣传报道,杜绝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公共事件发生。做好日常网络舆情检索与收集工作,及时将舆情内容上报,便于及早处理,同时积极与相关媒体协调沟通,探索高效的做好日常网络舆情掌握与应对的工作方法。
三、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检察工作跨越发展,要着力解决制约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使检察干警的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执法公信力有一个质的提高。
狠抓文化育检不松劲,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积极实施“人才兴检”战略,坚持将提高政治素质与强化业务培训相结合,提高理论素质与岗位技能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与造就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相结合的原则,狠抓全员教育培训。要认真开展“争创学习型检察院,争当学习型检察官”活动,定期开展信息、调研、宣传工作组稿会活动;经常组织业务对抗、庭审观摩、专家讲座、业务考试、法律文书评选、演讲比赛或者知识竞赛和办案能手、优秀公诉人、优秀信息员评选活动。通过全员学习,全面提高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为基层检察工作积蓄力量,增添后劲。要制定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学习,从而营造出一种要学、好学、比着学的良好氛围。
抓自身建设不松懈,不断增强团队合力。要着重加强班子建设,通过强班子带队伍,努力使每一位班子成员都能够真正地成为干警的榜样和旗帜,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和向心力。要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通过争先创优来推动业务开展,鼓励干警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推动工作发展。要以人文关怀为动力,切实做到以干警为本,关心干警的切身利益,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帮助解决干警职级待遇、家庭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营造安人心、留人才的良好环境。
抓作风纪律不松弛,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积极开展“恪守检察官职业道德、提升执法公信力”主题教育活动,使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深入每一个检察人员的头脑。加强纪律作风和自身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真正做到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严格执行检察纪律和“五禁止、十不准”等要求,认真落实办案说情报告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努力做到检风清正、纪律严明。要加强检风检纪督察。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严查违法违纪案事件,确保队伍不出问题,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